◎ 2012年各地高三历史考试试题汇总的第一部分试题
  • 若为下侧漫画的标记处补上文字说明,应写上 

    [     ]

    A.克里米亚
    B.凡尔登
    C.列克星敦
    D.萨拉热窝
  • 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
    [     ]
    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
    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
  • 19世纪末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曾说过:“……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毕洛夫说此话的目的是 
    [     ]
    A.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
    B.德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强国
    C.德国迫切需要重新瓜分世界
    D.英国势力衰落
  • 1916年7月11日威尔逊在其演说中称:“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该演说反映了美国的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援助
    B.利用经济势力攫取世界领导权
    C.呼吁交战各方尽快结束一战
    D.借经济援助之机插手欧洲事务
  •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巴黎和会上,英国与法国、美国矛盾的根源是
    [     ]
    A.法美联合抗击英
    B.在处置战败国问题上英国有自己的主张
    C.英国的“均势”政策与法美外交政策矛盾
    D.英国极力维护其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地位
  • 下图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结合当时形势分析该画,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怪兽的五个头寓意英、法、美、意、日五个国家
    B.被怪兽踩在脚下,其内脏被吞食殆尽的人寓意德国
    C.此图反映了协约国帝国主义在处置战败国方面团结一致
    D.此图反映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强烈不满
  • “一战”后初期,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有
    ①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宗主国间的矛盾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下列地区不属于凡尔赛体系调整关系的地区是
    [     ]
    A.欧洲
    B.非洲
    C.中东
    D.美洲
  •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     ]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①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②改善了法德关系③有利于当时国际关系的稳定
    ④限制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⑤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 《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为
    [     ]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 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
    [     ]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 促使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     ]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C、为了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来打击英国法国美国
  • 促使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     ]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
    C、为了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来打击英国法国美国
  • 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粉碎英国法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B.表明苏联采取了“中立自保”的政策
    C.使得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备战时间
    D.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 从对苏战略上看,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B.带动美国科技的发展
    C.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D.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
  • 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 
    [     ]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相处
    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
    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扩大资本输出
    C.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
    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霸权
  •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     ]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
◎ 2012年各地高三历史考试试题汇总的第二部分试题
  • 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其中后者是指
    [     ]
    A.君主专制制度
    B.法西斯主义残余
    C.君主立宪制
    D.社会主义国家
  • 苏联主动缓和东西方关系,签订对奥地利和约,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其主要目的是
    [     ]
    A.结束“冷战”局面,实现世界和平
    B.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C.在欧洲用“缓和”战略,在其它地区称霸
    D.发动和平攻势,软化西方国家对苏立场
  • 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     ]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雅尔塔体系的不稳定性
    C.各占领国采取了不同的占领政策
    D.战后德国的分区占领
  • 邱吉尔的“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的小毛驴。”这句话反映了
    ①英国国际地位的上升②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③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④美苏平起平坐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下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     ]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 “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是美国参谋长布莱德雷对哪次战争的认识 
    [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 
    [     ]
    A.“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次要国家
    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     ]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 “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二战后初期促进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事件包括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②关贸总协定建立③欧共体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 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 1965年美国总统在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治。”下列哪一事实戳穿了他的谎言 
    [     ]
    A.欧共体成立
    B.欧佩克集团提高石油价格
    C.197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     ]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 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说过:“毛泽东的排列略高于华盛顿,因为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比华盛顿使国内发生的变化更为重要。毛排列的名次比拿破仑等人要高不少。”以下对于70年代初“毛给国家带来的变化”的背景,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第三世界国家影响的扩大
    B.美国和苏联争夺霸权的斗争
    C.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国力增强
    D.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正确决策
  •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     ]
    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
    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
    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
  • 日本前首相小泉谈到安理会改革问题时指出,“日本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关键”“……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关于小泉言论的推理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B.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日本试图取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D.日本确立了新的争霸世界政策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了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日本要运用经济、技术力量,积极参与构筑国际新秩序。”这体现出 
    [     ]
    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下各国的近现代史最能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正面经验的是
    [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日本在近代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20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D.二战结束后德国的重新崛起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
    ①欧共体的成立②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苏联军事力量的削弱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

    A.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C.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D.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 下列对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表明反战和平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B.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
    C.提出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
    D.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是各国政府定期召开的国际会议
  •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固宪章精神的堆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雏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雏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 2012年各地高三历史考试试题汇总的第三部分试题
  •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     ]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两方支持
    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 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其理由包括
    ①发展可以加强各国经济联系并为彼此之间的和平相处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发展可以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并促进新世界秩序的形成
    ③发展有利于消除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动荡
    ④发展可以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有
    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②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③是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
    ④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有人说“一战”是一场化学战,“二战”是一场物理战,最能体现现代高科技作战的战争是 
    [     ]
    A.海湾战争 
    B.苏伊士战争  
    C.六日战争  
    D.朝鲜战争
  • 当今巴以双方虽都愿走向和解,但仍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首先是
    [     ]
    A.难民回归问题
    B.耶路撒冷归属问题
    C.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D.水资源分配问题
  • “以色列撤除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地区各国和平”出自 
    [     ]
    A.“戴维营协议”
    B.“奥斯陆协议”
    C.“以土地换和平”
    D.《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宣言》
  • 以下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是
    [     ]
    A、“飞毛腿”导弹

    B、“战斧”式巡航导弹

    C、“爱国者”导弹

    D、坦克
  • 火能温暖人也能烧伤人。现代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杀伤力促使有良知的科学家进行反思,《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这份宣言敦促各国政府承诺
    [     ]
    A、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B、永远不再进行核试验
    C、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以战争目的
    D、建立“国际战犯审判法庭
  • 巴以矛盾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前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巴以矛盾的基本原则是
    [     ]
    A.以土地换和平
    B.按宗教地区分治
    C.大国协助解决
    D.联合国托管耶路撒冷
  • 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
    A.恐怖主义和种族歧视
    B.犯罪猖獗和毒品泛滥
    C.贫富差距和环境污染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下图是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有一座雕塑,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
    [     ]
    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
    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     ]
    A.二战后,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
    B.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提出“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
    C.华约组织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战争危险增大
    D.70年代美国侵越战争升级,美国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战和平运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抽。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一一《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一一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一一袁明《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三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四指出应如何实现联合国宗旨?请谈谈中国在新时期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彩虹是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1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3年11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战争造成的灾难有目共睹,但不同时代、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思考和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战争不仅仅是一种实际上的必要。它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必要,一种逻辑的要求。国家这一概念意味着战争的概念……”
    ――《大国崛起》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史实说明材料二所宣扬的观点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墩《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气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1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1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联合国之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
    请回答:
    ①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材料二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没有包括石油,其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宗旨的不同之处,以及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材料四再现了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时的欢呼场面,这一历史性时刻发生于哪年?此后,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