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北师大版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七年级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
    [     ]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
    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
  • 在科举制创立之初,李世民曾有一句名言。他看着新科进士从门中鱼贯而入,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
    A.新科进士是人才
    B.科举考试选中了天下英雄
    C.新科进士很多
    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统治的社会基础
  • 下列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
    C.唐太宗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 2011-2012学年北师大版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七年级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
    [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 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②委任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 2011-2012学年北师大版江苏省常州市七校七年级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天竺
  • 鉴真东渡与玄奘西游体现出唐文化
    [     ]
    A.高度繁荣的特征
    B.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特征
    C.影响巨大的特征
    D.兼容并蓄、对外开放的特征
  • 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地,用筒车灌溉
    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 
                                          ①
    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
    ②           ③
    (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两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出发,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只提问,不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中的语句出自于哪个皇帝?材料一中的语录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称哪一位敢于直谏的大臣为“人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史实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这位历史人物,并说一说他的治国思想哪些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她曾经写过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兆人本业记》,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就是劝农,“鼓励农桑”,同时把农业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重点。武则天规定,地方官员对农业的管理,凡是能够达到“田畴肯辟,家有余粮”的,奖励,也就是说,如果你管理好,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这样的官员是要奖励的。但如果你没管理好,“为政苛滥,户口流移”,也就是你管理的这块老百姓都逃亡了,不会管理,对农民很苛刻,那就要惩罚。怎么惩罚呢?轻则贬官,重则革职查办。
    材料二:他大力效法唐太宗,最为突出的是他虚心纳谏。他听从太子舍人贾曾的批评,原理了声色;他听从宋璟的建议,不以私恩授官……由此,史称,一朝复振。”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武则天在统治期间重视哪几方面?人们是如何评价她的统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的是哪一位皇帝的统治?他在位前期为什么会出现封建盛世的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比较,分析在古代,应该如何统治才能使王朝避免走上衰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