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     ]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 张军同学在探究“古代农业发展”课题过程中,选用了下侧两幅图片,他是想用这两则史料的变化来论证 
    [     ]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中国古代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工艺品最能代表该时期最高的手工业水平,下面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商周——铁器    唐宋一陶器      明清一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器  明清一瓷器
    C、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一造船
    D、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一棉织品
  •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位同学想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作为自己撰写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论文的标题,你认为合适的标题有
    ①坊墙轰然倒塌②汴河两岸群商荟萃③带上纸币去赶集④海上丝绸之路看商业风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 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下图中的山西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等。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
    A.使传统建筑技术受阻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2011-2012学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中国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基本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③白银广泛使用,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④在运河沿线和江南地区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 乾隆时期,一位大臣上奏折说:“一位官员私自与外国做生意”,乾隆帝帝非常震怒,其中的震怒的原因可能有
    ①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映②当时实行海禁政策
    ③害怕官员内外勾结威胁清朝统治④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明清时期,中国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下列现象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① 大力奖励农民开垦荒地② 实行“摊丁入亩”
    ③ 大力实行以“八股取士”为代表的文化控制   ④ 对商品征收重税  
    ⑤实行“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政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     ]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富尔敦发明汽船
  • 《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谁的? 
    [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 在长期的争霸战争中,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实质上反映了 
    [     ]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B.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C.英国海军的胜利           
    D.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 《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定货,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的需求”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
    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②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不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④克服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无计划生产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 年估计约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 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2011-2012学年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蹩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这首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
    A. 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 读下列广告:“女学士周XX,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士如有与XX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对此材料评论正确的有
    ①其背景为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主张婚姻自由②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 
    ③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 ④体现了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的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从这段描写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 
    ①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②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③小农经济遭受沉重打击④农村出现新式交通运输工具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 李鸿章号称大清“裱糊匠”,他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但裱糊匠有何术能负其责?”这表明
    ①对晚清颓败的无能为力②以西方军事科技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专制统治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④洋务运动无力回天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口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这段材料表明“公和永”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     ]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 下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     ]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的形成
    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新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 公元1500年以后,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逐步走向整体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通途变天堑

    图二财富流荷兰,英国成海盗

    图三 世界成一家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 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 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在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 
    材料四
    (1)在世界史上促成“天堑”变“通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指出图一、图二、图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提到的“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各出现了哪些?(各举两例)而导致这些交通工具革新的动力发明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分析,从可持续发展方面看,工业革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