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的第一部分试题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为相便于皇帝限制相权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     ]
    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 下图是《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湖广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当时“湖广”指的是今天的
    [     ]
    A.湖南、广东    
    B.湖南、湖北     
    C.湖南、江西     
    D.广东、广西
  • 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古代建筑          
    D.科举制
  • 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     ]
    A.《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B.《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君主专制的削弱》
    C.《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D.《巴黎公社与国际工人运动》
  • 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设置参知政事②废丞相、设内阁③设立军机处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 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以下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而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的是 
    [     ]
    A.专制皇权
    B.重视人才
    C.尊崇自然
    D.宗法观念
  • 宋代福建产生了7607名进士,约占进士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19人考中状元,最为著名的是永福县(今永泰县)“七年连中三状元”,一时传为佳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宋朝以文治国,重视科举取士
    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和政治中心南移,促进福建经济文化发展
    ④福建是朱子学的发源地,教育事业发展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     ]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     ]
    A、

    B、

    C、

    D、
  •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到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知州负责管理地方行政
    B.通判负责监督州郡长官,放又名“监州”
    C.参知政事行使中央监察权
    D.通判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基础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内外服制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则材料不能反映
    [     ]
    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
    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
    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
  •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制
  • 明太祖朱元璋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同时据《明史稿》记载,明成祖继位后,明代藩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两则材料说明
    [     ]
    A.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B.明朝放弃了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常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又有一些变化②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③元朝在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④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强化训练: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的第三部分试题
  • 《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     ]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即济评价某制度时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敝……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和。”他评价的是 
    [     ]
    A.察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废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
    B.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
    D.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皇帝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郡县制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 晚清谴责小说家李伯远的《官场现形记》中描述了官场的一种现象,文官凭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结成小集团。有学者概括称之为“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的“年谊”是指 
    [     ]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C.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D.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速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3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宪法草案初稿,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了宪法草案。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广泛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居住与迁徙、人身等自由。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清代君臣关系出现的变化。该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11到图12君臣关系的变化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和废除分别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宪法制定的过程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材料三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分析为什么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人民才能普遍享有这些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着本质不同,试以文明史观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令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世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明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对“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代夏作民主。”
    ——《尚书》 
    材料二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近代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清末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