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海南省乐东县高三历史第四次统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汉武帝时,在长安设立太学,从中选拔官吏。太学的学生们日常主要研读的应该是:
    [     ]
    A、《道德经》  
    B、《五经》  
    C、《孙子兵法》 
    D、《法经》
  • 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 元朝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说:“至元间,立巡检司。”这里的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 
    [     ]
    A、西藏地区 
    B、澎湖和琉球  
    C、辽东半岛 
    D、新疆地区
  • 清政府确立“金瓶挚签”制度是为了加强
    [     ]
    A、对台湾的管辖  
    B、对东北的管理 
    C、对西藏的管辖 
    D、对新疆的管辖
  • 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效解决了外邦人的人权问题   
    B、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C、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D、是建立在平民斗争失败基础上的
  •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几乎总是战火不断。如果将古代农耕文明地区的战争与近现代战争相比,就战争的目的而言,最明显的不同通常体现在:
    [     ]
    A、争夺资源  
    B、争夺劳力  
    C、争夺土地  
    D、争夺市场
  • “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再次意义上,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上帝有自己的法;物质世界有自己的法;……动物有自己的法,人有自己的法。”说这番话的思想家是 
    [     ]
    A、卢梭   
    B、狄德罗  
    C、伏尔泰  
    D、孟德斯鸠
  • 19世纪30年代起,一个当时最善于“利用新经济机会”的新的社会阶层逐步进入英国政权中心,这个新的阶层是 
    [     ]
    A、工业资产阶级  
    B、金融资产阶级  
    C、新贵族  
    D、垄断资本家
◎ 2012届海南省乐东县高三历史第四次统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场竞选一度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因素是:
    (1)美国总统是由选举产生的 (2)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
    (3)美国总统拥有举足轻重的权利(4)美国已经实现了世界霸权,令世界敬畏
    [     ]
    A、(1)(2)   
    B、(2)(3)   
    C、(1)(4)   
    D、(2)(4)
  • 在某一科学家的讣告中是这样评价他的发明:“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科学家是      
    [     ]
    A、牛顿
    B、瓦特
    C、法拉第
    D、爱因斯坦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③断发具有一定政治色彩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观察图表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曲线状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     ]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
  • 1893年,美国新派历史学家怀特说:”…...美国势必继续要求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以便发泄他们旺盛的精力。”(摘自《美国史概论》)这句话与怎样的历史背景有关
    ①美国跃居世界工业产值首位 ②美国海外市场急剧膨胀
    ③世界市场几乎被瓜分完毕④美国与列强的关系形同水火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36年10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的对话中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的职责我。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摘自埃得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在文中所说的“这个运动”是指
    [     ]
    A、南昌起义 
    B、长征 
    C、攻打长沙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宋庆龄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对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她话中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是指
    [     ]
    A.日本侵略加深和国内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和五四运动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 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     ]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大萧条及其影响
    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苏联发其社会主义的影响
  • 1942年1月3日,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写道:“我国签字于共同宣言,罗斯福特别对子文表示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引自《蒋介石日记揭秘》上文中“共同宣言签字标志着: 
    [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提升  
    B、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B、 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结束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 下图是一本中国20世纪50年代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当时发生在华北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故事的主题应该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012届海南省乐东县高三历史第四次统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 ②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 ④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的
    [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
  •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先表决美日等国的所谓“重要问题”提案,结果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被否决。表决结果一显示,会议厅顿时欢呼起来,爆发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不少亚非国家代表高声欢笑、唱歌,有的代表甚至离开座位在走道里跳起舞来,出现了联合国历史上少有的热闹场面。接着表决提案时,结果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该历史性的提案……请判断:“该历史性提案”指的是: 
    [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B、接纳中国加入WTO
    C、提议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 
    D、援助第三世界的国家发展经济
  • 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 下列图片中能反映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有  

    ①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②赴海地维和

    ③上海合作组织活动

    ④打击索马里海盗
    [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 《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以下绘画符合该思想的是  
    [     ]
    A、《枪杀》

    B、《塞莱斯蒂纳》

    C、《睡莲》

    D、《晚祷》
  •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一些世界博览会简表 
    注:从1900年至1999年,共举办了28 次世界博览会。
    (3)20世纪下半期与上半期相比,世界博览会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可从举办地点变化趋势和博览会主题分析)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发明”和北京奥运会场馆科技成果展台,请你分别给设计一个简单的解说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之生人,一视无私,而有富贵贫贱、愚智寿夭、安乐患难、诸夏夷狄之万殊迥别,惟有因之而已。譬如草木,美种而壮良者,天则繁植之;恶种而微弱者,天则剪覆之也。……然太平之法、大事之道,固预为灿陈,但生非其时,有志未逮耳。进化之理,有一定之轨道,不能超度。既至其时,自当变通。
    ——康有为《中庸注》(1901年)
    材料二 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语曰:“取法于上,仅得其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
    ——《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1905年)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康有为设想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从“最上之改革着手”指的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三位思想家政治主张中共同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4年3月13日,培理向日本赠送了电视机、望远镜、蒸汽机车、新式大炮等最先进的工业制品。日本回赠以大米、白酒、纸扇、漆器等农产品和传统手工制品,并特选了50名膀大腰圆、粗壮如牛的相扑运动员去搬运物品。
    ——《日本皇宫100年内幕》
    材料二、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了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的半数。为了之称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当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
    ——《大国崛起》
    材料三、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政府直接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厂、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的外国技师。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2000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三倍多。
    ———《大国崛起》
    材料四、1887年3月14日《明治天皇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滋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大臣深明朕意。
    ——外山三郎《日本海军史》
    问题
    (1)从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四,简要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它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1776年《独立宣言》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1789年《人权宣言》
    (1)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客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近代中国也卷入了世界民主潮流。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在当时的中国具有怎样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1931年9月1日,英国人在看当天内的报纸
    材料二、“我们德国元首兼总理和英国首相,今天再次举行了会议,一致认为英德关系的问题对两国对欧洲都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我们把昨夜签字的协定和英德海军的协定看成我们两国人民再也不想交战的的愿望的象征”“我们决心以协商的办法作为处理任何其它涉及我们两国间的法,我们决心继续努力,消除可能引起分歧的原因,从而有助于确保欧洲的和平。”
    ——1938年《英德宣言》
    从德国归来的首相对英国民众说:“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挥舞着宣言高呼:“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 
    材料三、“………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是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的坐着,眼看着一个堂吉诃德式淡淡的英勇的盟国被敌人消灭了。”
    材料四、“………9月17日,苏联就开始蹂躏这个已经被打到的国家了,………第二天,9月18日,苏联军队和德国人在不列斯特一里托付斯克会师了,双方约定……。”
    问题:
    (1)当天的特大新闻是什么?当时大多数英国民众可能会有什么反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以上所给材料概括当时欧洲的主要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09年10月2日,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举行通车典礼。京张(北京到张家口)铁路全长449里,由总办詹天佑负责设计建造经营,始建于1905年。请问:对于京张铁路通车,你作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