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安徽省高三历史下学期仿真模拟训练(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材料反映了罗马法的主要作用是 
    [     ]
    A.使法官拥有裁判权                  
    B.造成地方秩序混乱
    C.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D.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 “当定格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 ……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③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④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     ]
    A.①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 下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份是
    [     ]
    A.地主          
    B.资本家
    C.工人          
    D.农民   
  • “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表明法国在革命过程中追求的主要是
    [     ]
    A.自由、人权    
    B.共和、博爱      
    C.平等、民主      
    D.法制、科学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育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材料主要表明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④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下图反映的是徽商老字号,图片反映了徽商的特点是  
    ①起源于今天安徽境内的长江沿岸②经营种类多③活动范围广④“贾而好儒”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这主要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     ]
    A.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抵制            
    B.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C.推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措施            
    D.奠定了重新走向国家统一的基础
  • 下图是唐朝时期的卢舍那佛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唐朝时期形成佛学独尊局面 ②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③体现了我国石窟艺术的杰出成就 ④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 2012届安徽省高三历史下学期仿真模拟训练(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平面图,从城市布局上可看出其功能呈现出的变化是
    [     ]
    A.城市商业的发展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对外开放的扩大                    
    D.经济重心的南移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     ]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C.让中国人放弃对西方文化渗透的抵制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 关于鸦片战争的记述,中英两国表述不同。中国历史学家认为:“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英国历史学家则认为:“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解决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说明
    [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北魏孝文帝决定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主要目的是 
    [     ]
    A.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改变野蛮的风俗习惯                
    D.促进各民族大融合
  • 恩格斯指出:“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的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由此可见,他强调
    [     ]
    A.法兰西共和国只能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B.拿破仑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取得战争胜利 
    C.拿破仑上台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D.法兰西第一帝国坚决打击封建复辟势力
  •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太平天国胜利后)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今后……还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这表明太平天国政权
    ①反对西方国家支持清政府②主张与各国通商贸易
    ③反对外国人侵略中国④希望西方各国与太平天国结成同盟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      ,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     ]
    A.筒车           
    B.风力水车       
    C.水排            
    D.翻车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在《中国全史?商贾史》中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
    [     ]
    A.中国商业异常繁荣,资本严重过剩
    B.经济政策严重制约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C.耕种土地获利远远高于经商活动
    D.农业为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本积累
◎ 2012届安徽省高三历史下学期仿真模拟训练(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一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 2010年12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度访问时说,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下列关于古代中国与印度经济文化交流体现“开放兼容”特征的是
    ①西汉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印贸易联系起来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③隋唐时期的画家们吸收了印度的美术风格
    ④元代烧制了带有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远销海外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2012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阅读下图:图中数据反映出建国后近五十年GDP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其中GDP增长率处于倒数第二位的主要原因是 

    1953年至2001年中国GDP增长率
    [     ]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断掀起高潮
    B.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禁运
    C.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政治运动的严重影响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 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取得成功,重要的前提是
    [     ]
    A.幕府统治       
    B.黑船事件       
    C.倒幕运动        
    D.尊王攘夷
  • 在2012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人口问题是代表们关心的重要话题之一,人口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观察下图:造成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性别比和超额女婴死亡率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B.科学技术长期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
    D.传统思想和封建意识仍然比较严重
  • 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特征得到发展,这些生存的适合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     ]
    A.开辟了微观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B.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C.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学说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氏家训》:“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侍奉父母养妻育儿)之计,莫如为儒。其才质之美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取科第、致富贵,次可以开门教授,以受束修之俸(学费)。其不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事笔札、代笺简之役,次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师。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技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光明日报《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材料二  (2)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3)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一律弃用;(4)小学读经科废止;(5)注重小学手工科;(8)中学不分文科、实科;(9)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的修业年限由五年改为四年;(10)清末各学堂的奖励出身制度全部废止。     
    ——摘编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三  自19世纪以来,英国制定实施的大多是旨在普及义务教育性质的教育立法……职业教育从产生那天起,就是主要面向工农群众的一个教育类型,因而,形成了欧洲中等教育的“双轨制”:一轨是自上而下地发展,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另一轨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一轨是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针对的是少数的贵族子弟,而后一轨则是群众性的教育系统,面向大多数劳动人民子女。……17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以培养与训练雇佣劳动者为目的的“作业学校”、“星期日学校”、“贫民学校”。由于“圈地运动”和“动力革命”,致使贫苦农民及其子女涌进城市,工人也受贫困的折磨。因此,贫苦儿童的教育被作为“济贫”手段而加以实施。“作业学校”就是为贫苦儿童而创办的。     
    ——摘编自翟海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初探——一个历史的视角》
    (1)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据此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颁发,在当时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欧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第二十五款合众国民人在中国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民人在中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第三十二款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以示和好之谊;该船如有采卖食物、汲取淡水等项,中国均不得禁阻,如或兵船损坏,亦准修补。    
    ——《望厦条约》
    材料二  废除《辛丑条约》,美国“放弃在中国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之条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等。条约还规定新约中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的,应由中关双方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之。
    ——摘编自1943年1月11日《中关新约》  
    材料三    中关贸易状况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美国在中国攫取了哪些特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背景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炼材料三的主要信息,并分析其原因和由此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
    (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温家宝总理指出:“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邓绍基《文化论争与学人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论争的再认识》
    材料三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融学术、纪念、文化、旅游、经科贸于一体的大型国际节庆活动,自1984年起,每年于孔子诞辰(9月28日)前后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8届。如今,以弘扬孔予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各类网站已达100多家;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创办的《孔子研究》、《孔子与中国》刊物发行遍及世界各地,曲阜“三孔”已经被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10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巴黎举办孔子文化周活动。山东省济宁市委秘书长李春兴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是根,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孔子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结合到一起,与以德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联系到一起,才能给人们以启迪。”     
    ——新浪网文章摘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目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批判孔教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的现代社会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