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的第一部分试题
  • 明朝建立的时间是
    [     ]
    A.1367年
    B.1345年
    C.1384年
    D.1368年
  •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皇帝朱元璋,应去
    [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 明朝时,掌管地方的机构是
    [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三司
    D.六部
  • 特务机构锦衣卫设立于
    [     ]
    A.明成祖时
    B.明太祖时
    C.明英宗时
    D.明宪宗时
  • 明朝规定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
    A.四书五经
    B.四库全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 下列像朱元璋一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是
    [     ]
    A.秦始皇
    B.刘邦
    C.唐太宗
    D.赵匡胤
  • 八股取士开始于
    [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宋朝
  • 明代发起“靖难之役”的是
    [     ]
    A.建文帝
    B.明太祖
    C.朱棣
    D.明宪宗
  • 明朝迁都北京的时间和迁都的皇帝组合正确的是
    [     ]
    A.1368年,朱元璋
    B.1402年,朱棣
    C.1421年,朱棣
    D.1421年,建文帝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的第二部分试题
  • 明太祖分封藩王是为了
    [     ]
    A.巩固统治
    B.让儿孙们共同治理国家
    C.遏制异姓王族的势力
    D.控制各地的百姓
  • 我国古代设置和废除丞相(宰相)的朝代分别是
    [     ]
    A.西汉、明朝
    B.秦朝、明朝
    C.唐朝、清朝
    D.秦朝、元朝
  •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主要目的是
    [     ]
    A.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B.学习北方文化
    C.加快修建北京城
    D.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 明朝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的最大不同是
    [     ]
    A.考试的目的不同
    B.考试的内容不同
    C.考试的方法不同
    D.考试的管理不同
  •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目的是
    [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选拔皇帝忠实的奴仆
    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 假如你生活在明代,下列情景可能看到的是
    [     ]
    A .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B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C .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D .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 明朝采取的下列政治措施中,对后世危害最大的是
    [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①废除丞相 ②迁都北京
    ③执行削藩政策④设立东厂
    [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
    A.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与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相似的是
    [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 下列地名都是北京在我国古代的称呼,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大都②中都③涿郡④北京
    [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
  • 列举明朝的特务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下列各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封建统治的措施。
    (1)秦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叙述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靖难之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太祖。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1421年他迁都南京。他还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锦衣卫,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帝”指谁?他在地方上进行了怎样的机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统治者采取上述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成阳之郊……
    ——顾炎武
    请回答:
    (1)“八股之害”兴盛于什么时期?“焚书”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炎武为什么这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
    明朝洪武(明太祖年号)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宴请宾客。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得全对,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座位情况,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
    请回答:
    (1)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他们由谁直接指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史料反映了明朝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完本课后,总结一下: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的实行,是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科举制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