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全国复习预测训练试题(一)的第一部分试题
  • 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是约公元前21世纪前期 
    ②乾隆四十年是乾隆皇帝四十岁那一年 
    ③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颁布于甲午年 
    ④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四十五年台湾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古人对特定的年龄一般不用数字表示,而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列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而立②弱冠③期颐④耄耋⑤不惑⑥花甲⑦豆蔻
    [     ]
    A.⑦②④③⑤①⑥
    B.②⑦③①⑤⑥④
    C.②⑦①⑤⑥③④
    D.⑦②①⑤⑥④③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研究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
    A.浅议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七绝?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诗:“七涉沧溟若等闲,闭关修炼可成仙?当年外族惊梦客,不走河边走海边。”对诗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在政府的政治意志下,“七涉沧溟”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闭关政策的经济根源
    C.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挑衅使明朝统治者惊魂不定,只开放广州与外国通商
    D.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 20世纪初,在北京的古董市场上开始流行一种“鄂尔多斯(匈奴人主要居住的草原区域)铜器”。史载:某将军率军从匈奴手中夺回了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的丧失对于匈奴来说是冒顿时代以来遭受的第一次较大的挫折。这次战争应该发生在
    [     ]
    A.汉高祖时代
    B.汉武帝时代
    C.汉元帝时代
    D.东汉光武帝时代
  • 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大内氏贡使与细川氏贡使为了争夺与明朝的朝贡贸易的特权,在宁波港发生械斗。明朝政府以此为借口,关闭市舶司。正常的官方贸易断绝,民间走私贸易便取而代之。你从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有

    [     ]

    A.朝贡制度的终结
    B.明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C.倭患起于罢市舶
    D.民间贸易自此成为主流
  • 下图是北宋郑侠所绘的《流民图》,史书载“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并将这种惨状归罪于王安石的新法。王安石的新法中客观上加重了百姓负担的是
    [     ]
    A.整顿太学,改科举
    B.方田均税,兴水利
    C.征免役钱,作保甲
    D.行市易法,规范市场
  • 陆游的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里的“王师”是指
    [     ]
    A.北宋军队
    B.南宋军队
    C.党项军队
    D.契丹军队
  • 当地时间精选考题年1月12日下午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查明情况,想方设法营救被埋人员,保证中方人员、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的安全,并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谐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下列几本书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其了解的有
    [     ]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 201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全国复习预测训练试题(一)的第二部分试题
  • 近代史上,一批爱国诗人通过以诗写史来谴责列强的侵略,赞颂中国人民的抗争。其中张维屏在著名诗篇《三将军歌》中写道:“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这首诗歌颂了在下列哪一场战争中出现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67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将一幅华盛顿肖像赠送给徐继畬,他在赠送仪式上说:“华盛顿与中国人民一样,坚信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呼吸自由的空气;与中国人民一样,坚持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盖为我国之民所敬仰而深慕者,独有兄台一人而已!”这一材料表明
    [     ]
    A.徐继畬崇洋媚外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赏识
    B.美国政府鼓励徐继畬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C.美国政府为维护在华利益积极扶植代理人
    D.中美通过早期的文化交流开始了彼此间的了解
  • 朝鲜和俄国本是相隔甚远的两个国家,但在世界近代史上却成了邻国。促使它们成为邻国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
    B.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
    C.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
  • 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下列不属于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的是 
    [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B.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
    D.国共两党的分裂对峙
  •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孙中山的创新精神
    B.说明了中华民族推翻了封建制度尝试民主共和
    C.体现了孙中山五族共和式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
    D.表达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和走向世界的追求
  • 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 。以下握手的照片中不能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     ]
    A、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B、周恩来与尼克松

    C、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

    D、胡锦涛与连战
  • 旅居西班牙的华侨华人社团代表在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封公开信中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1959年百万农奴解放……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得益于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革 ③民族自治 ④改革开放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下面是革命老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邵集公社大刘郢生产队农民何开升春节时写的春联1978年:吃一斤借一斤斤斤不 断,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横批:老牛落在枯井里。 1983年:吃有粮烧有草富民政策好,迎新春迈新步更上一层楼。横批:政策加科学展翅高飞。 1984年:穿新衣住新房人均吨粮,忙生产干四化实现翻番。横批:坚信党的政策。出现对联中所述显著变化的因素有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翻身做主人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
    ③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农民勇于创新,敢于天下先的精神
    [     ]
    A.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李肇星说:“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坚决不能接受的。”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是
    ①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回归中国
    ②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结果
    ③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 内政
    ④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201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全国复习预测训练试题(一)的第三部分试题
  • 1832年、1867年英国两度进行议会改革,不断降低选民资格的标准,减少农村的议员名额,增加大城市的议员名额。对上述变革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①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②体现了人民斗争的重要成果
    ③显示了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的扩大 ④表明了经济的发展是议会制发展的基础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但是,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相比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以下能够体现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的相同点的是
    [     ]
    A.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B.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C.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 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这两次会议
    [     ]
    A.表明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表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都是在面临美苏两极压力的背景下召开的
    D.都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 1965年毛泽东对来访的非洲友人说:“你们有困难,我们也有困难,但你们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宁可不修铁路也要帮助你们修建这条铁路。”中国在非洲援建了著名的、被誉为“友谊之路”、“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这一材料表明
    [     ]
    A.中国经济实力非常强,有能力支援非洲
    B.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技术领先于世界
    C.中、非有共同的历史命运和意识形态
    D.中国注重国际友好交往、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建设
  • 白种人原来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大量战争移民
  • 下图反映了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还有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巨大作用。在1929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也采取类似的措施是
    [     ]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 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5周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举行仪式进行纪念。下图是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全国性阅兵活动。联合国大会6日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特别会议,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65周年。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     ]
    A.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B.将地点选择在莫斯科红场并非偶然
    C.二战的胜利结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D.“没有二战,就不会有联合国的出现”
  • 从古至今,贫富不均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第十六》
    材料2: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3:哪里有巨大的财富,哪里就有巨大的不平等。有一个巨富的人,同时至少必有500个穷人。少数人的富有,必定是以多数人的贫困为前提的。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4: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
    (1)儒家针对材料1中的社会现象,为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设想的理想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为解决材料4中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思想观点?如何评价该思想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乾隆皇帝也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
    材料2: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3: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之新国新梦(美国)解说词
    材料4: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召开情况表
    材料5: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指出18世纪中英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明显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及其突出特点。美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最适合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4和材料5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据此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2:

    眺望柏林墙那一边的亲人

    朝鲜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邮票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飞机和军舰跟踪苏联商船
    材料3: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在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4: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材料1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中的三幅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3,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4,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