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岳麓版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 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以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 ②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的积极作用
    ③作者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 ④作者已能着眼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政治问题
    [     ]
    A. 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 下表是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克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表 1914年欧美主要国家平均关税率
    [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下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
    A.戊戌变法时期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宇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2011-2012学年岳麓版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该股票创设于1984年)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观察右表,导致该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B.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C.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D.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引进外国资本
  •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     ]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    
    [     ]
    A.交通设施        
    B.市场秩序      
    C.教育制度        
    D.警察制度
  •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7世纪下半叶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下列哪两个国家   
    [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西班牙    
    C.英国与荷兰     
    D.英国与法国
  •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 2011-2012学年岳麓版山东省汶上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凌迟等。而唐太宗则大量删减了死刑条款。这反映了   
    [     ]
    A.“治乱世,刑当重。治平世,刑当轻”    
    B.唐太宗有“存百姓”、仁义为本的思想    
    C.社会发展到了“法乃天下之公器”之势    
    D.唐太宗开启了儒法并行、德法兼治的治国模式
  •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   
    [     ]
    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    
    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    
    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    
    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
  • 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的关键因素是,美国                
    [     ]
    A.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的决议          
    B.宣布武装援助韩国
    C.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D.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项中,属于图中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     ]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是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 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C.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D.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 反战和平运动在二战后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有   
    ①更多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具有真正的全球性  
    ③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④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各国政府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 温家宝总理强调指出:“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政府始终不逾地奉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              
    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 维护世界和平,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D.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联邦则是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的主权权力,其成员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利。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对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依据材料二与材料三说说美国是如何实现“中央政府控制地方”、“中央政府控制自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四运动后,《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某些契合点。近年来,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国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李大钊在1919年7月《每周评论》上发表的《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提出:“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就可以发现出来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认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合、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就是把家族的精神推及于四海,推及于人类全体的生活的精神……”同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道:“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材料四  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近十年来〈共产党宣言〉研究述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一中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同”思想的核心。并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大同思想的新发展。为此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重大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一定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我国宋元明清时期的科学文化成果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