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Ⅴ 名师预测05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11年是圆明园建园304周年。1951年,周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它既是文学历史,又是绘画美术,图文并茂,在文化教育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下四本反映民主革命重大斗争题材的连环画中,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是

    (1)

    (2)

    (3)

    (4)
    [     ]
    A.(1)(2)
    B.(3)(4)
    C.(1)(3)
    D.(2)(4)
  •  1912年5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     ]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
    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
  • 江西南昌市有著名的“八一起义纪念馆”,下图为馆内一幅著名的油画,如果请你为其拟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B.革命摇篮,燎原之地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创建军队,武装夺权
  • 鲁迅一生以笔做刀枪。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他开 始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26 年却不得已去了厦门;次年又被迫来到广州,可是到了那里不久,著名的“4?12清党”发生,于是他旋即来到上海。下列关于鲁迅辗转流离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他无法容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在南方没有反革命势力
    C.当时广州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
  •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24人中,有17人是共产党员。结合所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共产党控制了国民党               
    B.共产党的实力超过了国民党
    C.反映了孙中山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    
    D.国共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
  •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  “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  
    [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
    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    
    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Ⅴ 名师预测05的第二部分试题
  •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会绘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
    A.凇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1948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国民党内弥漫腐化和反动势力,已是尽人皆知,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是通过对他们(民盟等民主力量)的鲁莽迫害,政府将进一步使自己丧失名誉。”材料表明其实际对华立场是
    [     ]
    A.仍然不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B.开始倾向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建议美国政府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D.希望由其他党派来取代国民党
  • 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B.外国资产阶级剥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C.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
  • 以“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为标准,与其相符的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西欧收入在1000年左右低于同时期的中国、印度以及东亚、西亚的其他地区的水平。在14世纪,西欧的人均GDP超过了作为亚洲领先经济的中国。此后 一直到20世纪后半叶按人均GDP来衡量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其他地区,则或多或少停滞不前。造成中国人均GDP落后的原因有  
    ①自然经济以及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西方霸权的殖民剥削  
    ③中国人口增加  ④欧洲战争频繁,人口锐减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 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引诗一首:“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
    A. 张之洞
    B.郑观应
    C. 张謇     
    D.方举赞
  •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 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     ]
    A.深受外部的影响                  
    B.有继承地发展 
    C.艰巨曲折地发展                  
    D.在沉沦中上升
  • 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主要的需要,上海符合这一需要的因素有:
    ①上海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②上海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③上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④上海临近富饶的江浙地区

    [     ]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 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 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
    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
    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     ]
    A.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D.解放战争期间
◎ 2012年高三历史高考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押题系列Ⅴ 名师预测05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1911—1919年的面粉业生产状况,对造成这种状况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
    A.清政府放宽限制  
    B.美日等竞争压力减小
    C.国外市场扩大    
    D.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 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 “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 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     ]
    A.鸦片战争后,士绅 主张器物学习       
    B.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   
    D.甲午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变法维新
  • 中国近代有本书出版后屡遭毁禁,1917年再版时作者题记:“光绪辛卯(1891 年)初刊于广州,各省五缩印,甲午奉旨毁版,戊戌庚子二奉伪旨毁版,丁巳冬重刊于京城,戊午秋七月成,更生记。”据此判断这本书是
    [     ]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     
    C.《革命军》      
    D.《新青年》
  • “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     ]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某教授在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言:“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维新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大旗……”以上材料所指的两场运动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     ]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套议以271对262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其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
    材料二  1840年艾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遭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建桢等革职查办。
    (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二者的根 本区别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代以来,如何看待中西文化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
    材料二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以上材料均摘自《文史知识》
    材料三   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平民是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
    材料四   辛亥革 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不吸香烟,果然最好;要吸香烟,请吸国货长城牌”“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鸿生”火柴的创办者刘鸿生说:“真正是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第一个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购买国货。”                         
    ——以上材料均摘自《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这一变化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有何特点?造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原因又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文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产生了哪些进步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今天研究近代时期国人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有何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Tang~Song Transition(唐宋变革说)一直是史学研究的热点,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是近世的开始”,唐宋的差异很大。经济上宋代货币经济发展,文化上知识普及、贵族文化转向平民文化,政治上隋唐的贵族制废衰,建立了强大的君主独裁制。
    (1)对宋代货币经济发展的认识,谈谈宋代“市”发展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醴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张裕公司的4种葡萄酒获金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29年因难以维持,张裕葡萄酒公司只能租赁给别人。1934年因负债累累被中国银行接管。……1941年被日本强行接管……
    (3)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张裕葡萄酒集团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08年度,张裕A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计划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19亿元以下。为了实现目标,公司将继续坚持以葡萄酒为主,多酒种全面发展的策略。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张裕葡萄酒集团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⑴中国明清时期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 “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其经济根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⑵材料二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是指当时欧洲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试简要说明它们是怎样催化“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 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⑶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对中国的冲击是如何使“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