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甲骨卜辞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 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农业有较大发展,其原因是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 ②井田制的推行③小农经济的大力发展 ④青铜农具的大量使用
    [     ]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
    A.促进了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转变
    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确立的进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下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吴越争霸
    D.葵丘会盟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纪念女娲说等等。由此不能说明端午节  
    [     ]
    A. 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产物
    B. 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 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D. 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

    A. 丞相
    B. 郡守    
    C. 州牧    
    D. 刺史

  •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     ]
    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 茂陵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的主人汉武帝是西汉第五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下列事件不是发生于他在位期间的是 
    [     ]
    A.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B.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C.司马迁写出了《史记》,叙述了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
    D.打败北匈奴,最终解除其对汉朝和西域的威胁
  • 《史记》载:汉初匈奴冒顿单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万,是“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这里的记载主要反映了匈奴  
    [     ]
    A.实现了民族内部的统一      
    B.进兵南犯汉族
    C.实现了北方草原的统一     
    D.进兵西犯西域各族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描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 …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
    A.赞扬西周初年分封天下的盛况      
    B.赞扬了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 西汉政府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
    A.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中原的联系日益密切    
    B.班超出使西域
    C.汉朝联系西域各族夹击匈奴                
    D.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分
  • 在2008年全球十大灾难的排行榜上,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的里氏8.0级的地震排在第二位。我国古代对地震等自然现象研究较早的科学家张衡在天文、历法方面的典型成就有 
    ①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②从太阳、月球、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③发明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以外地震发生的方向 
    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观察下图,此图的价值主要在于它反映了 
    [     ]
    A.秦汉时期的杂技水平             
    B.秦汉时期的绘画水平
    C.秦汉时期的医学水平             
    D.秦汉时期的丝织水平
  •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 灌溉等农业工具的改进
    C. 水利设施的大量兴修            
    D. 南北经济交流频繁
◎ 2012年人教版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以下表述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无关的是
    [     ]
    A. 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成为重要产粮区       
    B. 北民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 马钧发明翻车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         
    D. 岭南、闽江流域也得到开发
  •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     ]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有很大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南朝祖冲之最早运用极限理论,推算出比外国早1000多年的圆周率
    B. 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C. 南朝范缜所著《神灭论》以无神论思想批判了“形神统一、形亡神灭”的谬论
    D. 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 开凿大运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 隋代的政治统一和国库充实,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C. 是过大于功的工程
    D. 征徭过多,严重地摧残了劳动力
  •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     ]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 以下是唐朝时连续两年的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对此表解释最为正确的是
    [     ]
    A.由于人口大幅度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
    B.地方官吏任意增加税额,盘剥劳动人民
    C.封建政府腐败,虽人口大幅度增加,但赋税收入增长有限
    D.由于扩大税源,中央赋税收入明显增长
  •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
    B.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D.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各项制度
  • 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     ]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国际法制史学者将《唐律疏议》(唐高宗时颁行)与欧洲“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国(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它颁行前的审核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③④
  • 《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     ]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
    C. 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
  •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下图中扶犁的最有可能是           
    [     ]
    A.齐桓公       
    B.秦始皇    
    C.隋文帝      
    D.唐太宗
  • 下列历史人物对古代交通运输业作出过贡献的有
    ①秦始皇  ②隋炀帝  ③武则天  ④宇文恺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 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 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③葡萄开始传入中原地区 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贞观初年,魏征曾上书曰:“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藩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他的看法
    [     ]
    A. 得到唐太宗的赞同              
    B. 有利于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C. 不利于民族团结和融合           
    D. 是对突厥族正确的评价
  • 下图为隋唐时期局部图。A、B、C、D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
  • 据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到了康地的自马乡,垦田种植,安设水磨……”。(文成公主)“使乳变奶酪,从乳取酥油;制成甜食品。以丝紬工织,以草制绳索,以土作陶器。 ”材料表明文成公主入藏的主要作用是 
    [     ]
    A.促进了吐蕃教育的发展                   
    B.促进了内地和吐蕃的交流
    C.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团结                   
    D.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
◎ 2012年人教版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07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么盛大典礼是因为
    [     ]
    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             
    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
    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             
    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 敦煌是艺术的宝库,也是研究古人生活习俗和佛教仪规的宝库,“刷牙图”在敦煌已发现十几处。据专家研究,刷牙习俗始于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此材料最能体现的主题是 
    [     ]
    A. 佛教宣扬个人卫生                    
    B. 唐人重视口腔卫生
    C.唐人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生活方式        
    D. 唐文化对西方产生影响
  •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其地位相符的是
    [     ]
    A.《甘石星经》———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B.《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解析几何学
    C.《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四部医典》———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 唐朝出现了大量以反映战火频繁的抗击少数民族贵族侵扰为主题的边塞诗歌。从“丈夫誓许国”(杜甫《前出塞》)和“归来报天子”(王维《从军行》)以及“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中异姓王”(岑参《九曲词》)中,可以看出他们     
    [     ]
    A.反对外来侵略                              
    B.投笔从戎以期加爵封侯
    C.仇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                      
    D.既报国忠君又追逐功名
  •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三司使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清代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主要指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中的哪一措施? 
    [     ]
    A.削弱宰相、节度使、的权力              
    B.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集中军权
    C.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                
    D.发动兵变,夺取政权
  • 影响下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幽云地区),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以下选项能够说明此项措施采取的主要原因是                                                                 
    [     ]
    A.契丹与汉族矛盾尖锐      
    B.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勾结
    C.中原先进文化的要求      
    D.辖区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为秦国迅速崛起及完成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唐宋八大家中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因其主持的一场变法改革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杰出的改革家”。上述两次变法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维护还是废除现存社会制度             
    B.是否因挽救危机而变法
    C.是否对特权阶层加以限制               
    D.是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据柯睿格(E. A. Kracke)对南宋两份进士题名录的研究,非官员家族的进士1148年占56.3%,1256年占57.9%。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B.南宋选拔官员不再关注家庭出身 
    C.宋代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儒学经义         
    D.门第出身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
  • 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
    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            
    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 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上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材料中的“上”指的是
    [     ]
    A.完颜阿骨打        
    B.元昊            
    C.耶律阿保机         
    D.耶律德光
  •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
    A、(1)
    B、(2)
    C、(3)
    D、(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本土混乱,使沿边一带汉人大批流入安定的辽帝国国境……带给契丹人高级生产技术和更高的国家管理技术。契丹人所以能超越突厥、回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帝国,全靠汉人的贡献,所以辽帝国把汉人当作智慧之源……它的政府组织,完全为迁就汉人而设。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后来兀术到中国,掠得中国士大夫,教之立制度,定分陛,昔金人草居野外,今者城郭宫室,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                                                              
    ——柏杨《宋史?陈亮》
    材料三   金帝国汉化太深的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征兆,一一具备。                                            
    ——柏杨《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人的迁入给契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明了怎样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自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二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三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披野。
    ——《新唐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孝文帝提出迁都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郡县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李斯主张建立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指出他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照抄材料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