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岳麓版广东省中山市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试题3的第一部分试题
  •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
    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城市生活进一步丰富
    C.宋代开始出现茶坊               
    D.宋代国家对商业的控制管理放松
  •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B.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D.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 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
    A.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B.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 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世界史不仅仅是世界各地区史的总和,若将其分割再分割,就会改变其性质,正如水一旦分解成它的化学成份,便不再成其为水,而成了氢和氧。”下列事件最能佐证这一史观的是
    [     ]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巴黎公社革命  
    D.欧盟的建立
◎ 2012届岳麓版广东省中山市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试题3的第二部分试题
  • 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
    [     ]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共和制的建立
    C.法国共和制的建立
    D.中华民国的建立
  • 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常常说出启蒙运动的富有代表性的口号,如“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一个国家若划分成少数大地产是危险的”等。这表明启蒙运动      
    [     ]
    A.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               
    B.成为俄国政治革命的理论      
    C.其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               
    D.迫使统治者改变其统治政策
  • 英国《金融时报》 2010年12月12日报道,WT0 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这说明
    [     ]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 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 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
    [     ]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

    A.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 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
  •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
    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 2012届岳麓版广东省中山市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试题3的第三部分试题
  •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件 
    [     ]
    A.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消除了国内矛盾冲突
    C.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方针     
    D.促成了新中国的成立
  •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表明雅典民主制:
    ①民主范围狭隘;②抽签的产生方式不能反映民主性;③公共权力使用④表决方式简单
    [     ]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D.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

    A.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                     
    B.促进自身更加强大
    C.有利于世界和平                         
    D.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

  •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 2010年1月第40届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    
    [     ]
    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D.动荡局势的加剧
  •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和外交两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按要求完成下表。
    材料四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1500年—19世纪末是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对欧洲与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00年—19世纪末”,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试以中国为例,从政治、经济上概括其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及对本题第(1)(2)(3)问的回答,谈谈你对“文明的交流”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凤凰网  
    材料二、  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凤凰网  
    材料三、近来,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一系列的“搭台布阵”备受国际舆论关注。面对着中国的日益崛起,显而易见这是美国对中国实行的围堵战略。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却选择了陆地”是指什么?这对以后的中国发展带来那些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中国终于决定要走向世界,获得重大发展与成功。试举例中国相关重大史实说明它。中国的走向世界与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走向世界有何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材料一二和中国的历史,你认为中国应采取怎样应对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     
    材料一: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指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