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西方“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城市的性质》)这样的叙述能否适用于说明中国城市的特征? 
    [     ]
    A.将“教堂”改为“佛寺或道观”,也能用于中国
    B.将“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改为“宗庙作为祭祀的场所”,也能用于中国
    C.对中国城市而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D.中国城市也是这样形成的,只是没有教堂
  •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言论自由,而被诬陷引诱青年、亵渎神圣,最后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主要反映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
    [     ]
    A.五百人会议拥有最高司法权
    B.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对外邦人的审判可不按法律程序
    D.民主生活已抛弃正义原则
  • 根据下列表格中内容,推测其要认定的年份可能是
    [     ]
    A.1735年
    B.1870年
    C.1915年
    D.1970年
  • 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
    A.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D.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淡道:“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 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 据《简明广东史》记载,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元,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B.自然经济的抵制
    C.广州贸易地位的减弱
    D.长期战乱的影响
  • 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
    [     ]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
    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对梁启超描述的这本书理解错误的是
    [     ]
    A.此书是指顾炎武的《日知录》
    B.其议论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权
    C.其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些相似
    D.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 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民而已。……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对该思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有   
    [     ]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为辛亥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人类社会的历史逐渐汇合成为一部统一的历史。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人类的各个社会,一方面在进行着“自我运动”,另一方面又在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给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很高的评价,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他们创立的“民主共和国和普选制同农奴制比较起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材料三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由于人类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事实上总是首先由少数或个别社会率先创造了新文明,而后才又通过这种新文明的广泛传播而使多数或绝大多数社会逐步地上升到了这种新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世纪以后,中国、印度等东方世界都接受资产阶级新文明对本国社会组织的改造和影响,……促进这些东方古国的缓慢进步。
    ——袁立 《马克思恩格斯派生性社会发展观研究》
    材料四 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世界历史的基本特征。二战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大社会,这是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必要前提。凡自外于国际社会而闭关自守的国家便会落后;战争又使世界多样化的趋势和统一性趋势相伴随而发展。随着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逐渐打破了地区、国家的界限,在历史进程中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更加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历史真正形成为世界历史。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公元前8—公元前4世纪,欧洲社会在政治领域里“自我运动”过程中诞生的文明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议会)为例,举出资产阶级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并指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是怎样“促进了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文明的扩张途径。并指出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文明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是怎样影响着中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样性是二战后世界发展的又一特征。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建立了哪些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复习研讨会交流试卷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并向西欧所有国家开放。……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法德化解百年恩仇  独立的欧洲核心》《环球时报》(2003年10月30日)
    【材料二】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多样性的联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多样性的联合,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5月1日)
    【材料三】 2009年12月1日,《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是一个拥有5亿人口、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里斯本条约》生效将为其实现“大欧洲”战略目标提供法律保障。根据条约进行的改革 ,将提高欧盟决策和机构运行的效率,保证推行政策的延续性,增强内部的协调能力,推动一体化深化发展。今后,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将呈增大趋势。
    ——张征东《生效 大欧洲“航船”启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联合从煤钢开始?法德同意走向联合的目的有哪些?据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煤钢联营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欧盟新成员国大多原属于哪一政治集团?指出它们加入欧盟的背景。说明欧洲实现“多样性的联合”的主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里斯本条约》正式生效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包含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科技实用化和思想的人文化等方面。可分为五个阶段:①16世纪初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②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③20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全面到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④二战后到70年代初,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顺利推进。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发展。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对于亚洲,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从此,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图1为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图2是最近发生在美国,并且很快蔓延欧洲的一种现象。占领华尔街的示威口号席卷全球,意指全球财富只集中在1%的富人手里。

    图1

    图2
    问题:
    (1)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被称为“前工业文明时期”,请用史实说明其在经济、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请结合19世纪英国、法国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请结合当时中国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所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深入发展。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图2说明图1的寓意,它在发展中国家的体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事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将这幅图画与我们国家现在的模样比较一下: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适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
    都有了令人满意的快速提高。这种令人愉悦的改变源于何时?缘于何故?你们首先得和我一样承认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工业是这一大好变化的源头。人不分贵贱,通过大家长期持续的辛勤奋斗,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土地、道路,甚至居民的行为举止(个别不雅的例外),这一切都引起了以前未听说过我国的国家的注意和惊羡。
    ——[美]托马斯K.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若清政府也派团参展,提供的展品除丝织品外,还可能有哪些?(至少举两例)说明当时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国际经济分工的特点,说明英国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材料一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在哪些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奏响了农村改革序曲的是哪些省区?今年是深圳对外开放三十周年,深圳作为我国对我对外开放的起点,在当时有着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先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哪两次成功的实践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则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儒学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
    ——《孝经》
    【材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蒋良骐《东华录》卷五
    【材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累赘恶浊烦恼之物,一朝而除去之,而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
    ——张枬《论辫发原由》
    【材料四】60年光阴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越来越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者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如今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尚同步的各种美丽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美丽,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
    ——《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怎样看待自己身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在头发问题上有哪两种不同的认识或做法?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建国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势怎样?说明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 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宋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所以当时和后人对其变法褒贬不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中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首先利息并不低。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这其实已经很高了,而各地还要加码。……利息高不说,手续还麻烦。……道道手续,都要给胥吏衙役交“好处费”……地方官就更是硬性摊派了。当然,层层摊派的同时,还照例有层层加码。于是,不但贫下中农,就连富裕中农和富农、地主,也得“奉旨贷款”。结果,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易中天《谈王安石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据材料二分析其所持态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态度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概括易中天的观点。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纳西比战役胜利

    图二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材料二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无不认为,克伦威尔在对英国历史作出的最显著的贡献中,首先是,在经过近乎十年的内战之后。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奠定了一个和平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
    ——【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
    材料三 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国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克伦威尔政治活动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给英国带来“繁荣”的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三中的克伦威尔的“革命活动”与“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四的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