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 “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结果不断碰壁,主要原因是
    [     ]
    A.“仁”和“礼”的思想自相矛盾,不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B.维护周礼的政治理想不符合新兴阶级的需要
    C.孔子的思想脱离社会现实,无法替君主解决实际问题  
    D.兴办私学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     ]
    A.编定“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能够体现“仁”的是
    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为政以德”  ④节用而爱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     ]
    A.规定皇位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     ]
    A. 为隋唐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民族大融合
    C. 促进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 唐太宗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唐太宗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仍然沉重
    D.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民族团结
  • 唐太宗说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基于这样的认识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仁义为本,制定唐律                  
    D.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
    [     ]
    A.休养生息政策  
    B.仁义为本原则
    C.民族团结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 读下表,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
    A.面临内忧外患,大力筹措军费        
    B.国家扶持商业,贸易总额上升
    C.社会安定繁荣,国库储备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贸易顾差扩大
  • 康熙帝一直被誉为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有学者提出应当重新评价他,认为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下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该学者评价思路相类似的是
    [     ]
    A.秦王嬴政顺应潮流实现统一            
    B.唐太宗奠定大唐盛世
    C.明太祖废除丞相高度集权              
    D.康熙帝捍卫了国家主权
  • 在治国思想上,孔子的“礼”和柏拉图的“正义”相同内涵是
    [     ]
    A.不同等级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B.让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治理国家
    C.具有智慧的人出任统治者              
    D.恢复古代的等级秩序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     ]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C.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2011-2012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的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伏尔泰认为的“新的精神的世界”是指    
    ①孔子也是启蒙思想家
    ②孔子的主张对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③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主张与他所鼓吹的开明专制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④儒家思想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源泉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 1817年,两广总督在向朝廷报告有关某西方国家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该夷並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贸易事务,任听各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由此判断,该国为
    [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  克伦威尔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采取措施包括
    ①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  ②先后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③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利益  ④取得纳西比战役胜利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华盛顿担任总统时,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在职期间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网罗人才,组成内阁;②建立国家银行,活跃国民经济;③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④创立总统否决制度;⑤改善与英国的关系;⑥在英法开战时,宣布“严守中立”政策;⑦西进运动不断展开。据此请回答下题:
    属于维护国家民主制度的有
    [     ]
    A. ①③④         
    B. ①④           
    C. ①②④⑦             
    D. ①③④⑦
    直接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是
    [     ]
    A. ②⑦           
    B. ①②⑦         
    C. ④⑦                 
    D. ②③
    在外交事务中为保证国家和平的措施包含
    [     ]
    A.③⑤⑥⑦       
    B.⑤⑥⑦          
    C.③⑤⑥               
    D.②⑤⑥⑦
  •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话反映 
    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同时具有侵略性一面 
    ③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防止了波旁王朝的复辟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学者认为“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爆发户’”。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最主要史实是
    [     ]
    A.建立执政府
    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颁布《民法典》
    D.打退反法同盟
  • 华盛顿与拿破仑的最大不同点是
    [     ]
    A. 华盛顿军事才能比拿破仑高超     
    B. 自觉放弃了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机会
    C. 华盛顿沉重打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拿破仑则扶植封建势力
    D. 拿破仑倾向封建专制,华盛顿不迷恋权力
  • 孙中山曾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促使孙中山“28岁那年”的行动的背景不包括
    [     ]
    A.北洋舰队覆灭,《马关条约》签订   
    B.孙中山改革要求遭拒绝,思想发生转变
    C.“西学”传入和西方民主思想影响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促进中国社会进步
  • 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一诗:“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反映了
    [     ]
    A. 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         
    B. 孙中山民主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 守旧势力对近代文化的抵触           
    D.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的根本原因是 
    [     ]
    A.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B. 共产国际的帮助    
    C. 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               
    D. 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
  • 孙中山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三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 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并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 
    ①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  
    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④对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正确的认识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 “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下列有关孙中山先生与南京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912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②在南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在南京国民党“一大”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④南京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 2011-2012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甘地去世前十年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诗人如此评价甘地的依据主要是    
    [     ]
    A.甘地主张以苏俄为师,在社会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     
    B.甘地领导印度人民驱逐了殖民者,取得了民族的独立
    C.甘地长期担任印度国大党领袖,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
    D.甘地的“仁爱思想”和“坚持真理”成为印度的财富
  • 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     ]
    A. 恢复行会式工业组织               
    B. 大力发展家庭纺织业
    C. 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           
    D. 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 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 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B. 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C. 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D. 提高印度民族自尊心
  • 土耳其共和国民主化的首要措施
    [     ]
    A. 实行政教分离   
    B. 制定民主宪法   
    C. 推行文字改革   
    D. 废除陈规陋习
  • 伯特兰?罗素在谈到西方哲学史时说:“马克思把它的历史哲学纳入了黑格尔辩证法所提出的模子,但事实上只有一个三元组是他关心的:封建主义,以地主为代表;资本主义,以工业雇主为代表;社会主义,以雇佣劳动者为代表。黑格尔把民族看作是传递辩证的运动的媒介;马克思将民族换成了□□。”此处省略的是
    [     ]
    A.国家           
    B.阶级           
    C.个人           
    D.社会
  •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一个是唯物史观。如果你要深入学习第一个理论,主要需要选择下列哪本书
    [     ]
    A、
                  
    B、      
                 
    C、
                     
    D、
  • 有人说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列宁
    ①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②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获得胜利的思想
    ③提出俄国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思想
    ④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这一客观规律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为了战胜国内外的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D.过高估计人民的思想觉悟
  • 下列毛泽东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井冈山的斗争》
    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政治文化范式”是指决定一种文化形态的根本面貌和属性的最核心的命题,一旦这一命题出现重大的变化,整个政治文化形态就会随之改观。有学者据此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范式的确立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导性原则。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了   
    [     ]
    A.意识形态变化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制度变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C.“一国两制”必须以和平为前提       
    D.经济发展是实现统一的物质基础
  • 对中国古代一部著作的评价“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这里所说的是 
    [     ]
    A.《诗经》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黄帝内经》
  •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日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序》(1921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  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从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乔治?华盛顿、甘地、孙中山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乔治?华盛顿

    甘地

    孙中山
    (1)华盛顿、孙中山、甘地三人享有“国父”称誉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分别用一句话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2)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甘地反对西方世界的金钱崇拜,极力批判拜金主义,并且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只是建立在以大机器生产来榨取劳动者的血汗,极力牟取暴力的基础上。甘地极为痛恨西方的资本家,他引用基督教中的一句话:“一只骆驼钻针眼比一个富人进天堂还要容易。”
    ——《略论甘地和孙中山在经济思想上的分歧》
    材料四: 孙中山说:“资本家既利用机械而增加产额,又以贱价雇佣良工,坐享利益之丰,对于工人饥寒死亡之痛楚漠然视之。……全额之生产皆为人工血汗所成,地主与资本家坐享其全额三分之二之利,而工人所享三分之一之利,又折与多数之工人。……宜乎富者愈富,贫者愈贫,阶级愈趋愈远,平民生计遂尽为资本家所夺矣!”                       
    ——《试论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五: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3)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和甘地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看法的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五概括甘地为此提出了哪些主张?请对这些主张作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时(注:抗日战争)共产党暂时放弃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而改为减租减息。地主获许保留土地,可以收取经过削减的地租,同时也有权参加地方选举。与以前实行的苏联体制不同,共产党这时宣布通过“三三制”(注: 即在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进行直接选举。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苏俄在1918——1921年三年内战时和中共在抗战时分别实行怎样的政策?各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2)材料二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 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邓小平讲话的主要背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领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