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岳麓版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晋国介子推给晋文公的绝命血诗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为了表达对介子推高风亮节的追崇与痛惜之情,便下令把介子推死难(被烧死)的日子定为一个特殊的纪念节日,即我们今天的:
    [     ]
    A.腊八节        
    B.清明节       
    C.寒食节        
    D.端午节
  • 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说: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司马迁认为汉武帝实行的文化政策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博采百家,综合利用
    C.文化专制政策                       
    D.任各种学派自由传播
  • 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描述:“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从中读出的错误信息是:     
    [     ]
    A.唐代下层农民生活贫困               
    B.唐代土地可以合法买卖
    C.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D.手工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 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反映宋代: 
    [     ]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C.手工艺高超和专业市镇兴起           
    D.商帮势力崛起
  • “平民权力过于膨胀,是导致雅典衰落的原因之一。一味强调人民权利……忽视对民主的教育使得这种建立在‘人民’名义上的民主政治远离了政治远离了政治正义。……当今世界许多地方正在重演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故事。”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批评指出了古希腊雅典间接民主的弊端      
    B.现代国家不应发展古希腊式的直接民主
    C.民主政治与“强调人民权利”二者不可兼得 
    D.民主知识的传授,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
  • 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
    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D.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
◎ 2012届岳麓版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夫洋之货胡为而至于吾哉?洋之货十分而入吾者一,则吾之财十分而入洋者三矣……而中国之穷,固由于此,则安可不为之深虑也哉?”材料认为:
    [      ]
    A.洋货大量输入并已风行全国        
    B.洋货进入中国遭到士大夫抵制    
    C.洋货输入成为中国贫穷的原因      
    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白银外流
  • 认为文学为“心灵的文化”医治人的心灵要靠哲学家和文学家;文学是打开心灵的钥匙,她敲开人们的心扉,唤起人沉睡的精神,给人们指出通向智慧之路。这一观点主要形成于: 
    [     ]
    A.古希腊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 18世纪中期,英国“生产方式的转变始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的工场手工场发展时期,使最重要的生产过程机械化,更增加了专业化,从而导致组织创新……”这种生产管理方面的“组织创新”是:
    [     ]
    A. 蒸汽机的使用                 
    B.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    
    C.珍妮纺纱机的全面推广          
    D.工业文明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农业文明
  • 2012年1月24日马英九再次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在此之前他就曾经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
    A.在维持两岸现状前提下,谋求两岸和平发展     
    B.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C.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                 
    D.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高山海洋阻隔的陆地牢牢地吸引在一起,无论是高傲还是卑贱,是顺从还是反抗,是泯灭还是新生。”其中的“新生”是指:
    [     ]
    A.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B.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大力发展工业文明               
    D.进行资产阶级改良
  •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文化现象的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
    A.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想王国”的实现——浪漫主义文学出现   
    B.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C.20世纪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印象派绘画的出现   
    D.明中期后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 2012届岳麓版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头等强国崛起和持续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具有世界历史演进意义的重大创新,即在基本生产方式、社会组织方式、政治文化思想方式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世界历史性的创新。……随后的英国也是依靠几大历史性创新而成为世界十九世纪末的霸主:第一是政教分离、宗教宽容;第二是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光荣革命以后形成的制度;第三是另外两项世界历史的大创新:工业革命、自由贸易体制取代殖民体系,所以英国很快登上更加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
    材料二:传统经济思想认为资本主义是可以自动校正的体系,在自由放任的情况下运转得最好。……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中国创造了一次经济飞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四年间,毛泽东领导下的政府开始使经济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开始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登上更显赫的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改变美国传统政策的背景和突出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之前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有何异同?改革之后与材料二的经济体制最大相同之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所述英国、美国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策,分析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世纪,中、英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截然相反的治国之路。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一位是东方帝国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却在踏进十九世纪的门槛时遭逢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慈禧太后 Empress Dowager Cixi(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两个女人时代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人赵翼在其著作的“魏孝文迁洛”条中指出:“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
    材料二: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积极模拟和取鉴,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在经史学术的风格上,都表现出某种南朝化的倾向,进而开启了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影响尤为深远。
    ——《略论北魏孝文帝之文化修养及其表现与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翼认为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迁都与魏孝文帝的个人素质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魏孝文帝重视南朝文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学北输的时代文化趋势”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当前的邦联不足以维持联邦》
    请回答:
    (1)结合美国建国初期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的“建筑物”是指什么,“结构上的基本错误”又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是如何纠正“结构上的基本错误”的?在政治上有何突出特点,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
    材料三: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请回答:
    (1)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为什么是没有诚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三:“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