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三校联考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2011年4月华英学校八(2)班举办了一次“2011周年纪念”(60周年、90周年)图片展,其中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节日源于的事件)能够入选的是                      

    ①五四青年节   

           ②建党节        

    ③建军节
     
    ④国庆节 

    ⑤西藏和平解放
    [     ]
    A.①②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 34集《毛岸英》电视剧于2010年10月20登录CCTV1台热播受到好评。全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世界(如下图)。这部电影主要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
    [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 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通过改革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后来使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     ]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第一部社会宪法的颁布

◎ 2012年人教版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三校联考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为1958 年9 月4 日山东潍县大众报社出版的“号外”,它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抓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
    C.思想解放、对外开放
    D.急于求成、
  • 下图是20 世纪70 年代小岗村18 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们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
    C.农民要求实现农民土地私有制
    D.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策
  • 湖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 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     ]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 .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立奠定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南。下列关于我国工业化建设历程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求富 ”——汉阳铁厂——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闸门
    B. 一五计划——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
    C. 大跃进运动——全民大炼钢铁——社会主义工业化曲折发展
    D.十一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改革——完成了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 2012年人教版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三校联考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下列会议与主题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十三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十四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历程是从经济的工业化到政治的法制化、民主化,再到思想的人性化、科学化三个层面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的。而工业化是近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90年代,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于新式工业,拉开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幕,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始。到甲午战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这时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并受其双重压迫和束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在此期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还有缫丝、卷烟、榨油、火柴、食品加工等轻工业都有很大幅度的发展。采煤、冶金、水泥等重工业方面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民族企业,但是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材料三:1953——1956年党和政府把民族工业引导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到1957年底,我国以苏联的援助下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历经曲折发展,但仍然取得一定成就。
    材料四: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近代工业的特点。从材料二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简析其发展的原因。
                                                                                                                             
    (2)材料三中1953——1956年党和政府采取怎样的措施把民族工业引上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到1957年底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取得如此成就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导致19世纪6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历经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40年的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重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历史。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1840年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材料四:1978年12月18日,这一天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很新鲜,有了之前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得热烈而又轻松,会议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现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南京条约》是怎样的一个条约?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1900年、1919年北京见证了哪些事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改造”引起了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变化?材料四中“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的标志是什么?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身上,我们要学习他们哪些可贵品质?
                                                                                                                     
  • 阅读下列材料: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11年3月在“两会”上再度焦聚“三农”问题。
    (1)结合下列图片说出,1950-1956年,人民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生产?
                                                                                                                              
     
     图一分田工作队                         图二河北邯郸农民报名入社
    (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农村工作中的重大失误,这一“失误”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结合下面的图片,说一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哪些富民政策或措施?
                                                                                                            
    (4)上述材料表明了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历史和现实的发展给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上有哪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