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民版浙江省宁波市五校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某校高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如下材料:“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还找到了图8。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    
    B.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C.罗马政制的发展历程   
    D.罗马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 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华世纪艺术馆举办了“秦汉——罗马文明展”,下图是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上介绍和图9说明东汉时   
    [     ]
    A.造纸术有了一定进步    
    B.中国的造纸术已经由罗马人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D.纸已经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的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真正的领袖”是因为 
    [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 2012届人民版浙江省宁波市五校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 有关图10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图10 义和团在破坏铁路和电线
    [     ]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
    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
    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谕”道:“报馆之设,所以宣国是而通民情,必须为倡办”。光绪颁布了“允许自由创立报馆、学会”的诏令。以下对该诏令的分析,正确理解的是
    [     ]
    A.清朝实行君主专制,不可能下达这样的诏令
    B.该诏令说明晚清时期国民有一定的出版自由
    C.在该诏令影响下,出版了中国人自办的《申报》
    D.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报纸有《中外纪闻》、《时务报》、《民报》等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 —— 因而于 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应被视为“后退一步”的有                      
    ①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 ②农民们被准许出售他们的农产品
    ③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 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 2012届人民版浙江省宁波市五校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有些人逃进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是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里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 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产生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周恩来闻之,讲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他辩护,我们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的这些话    
    [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 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 1+ X 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1+X”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   
    [     ]
    A.是一个常数                       
    B.目前尚不能确定 X 的值 
    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                 
    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
  • 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3)(标题)
                                                                  ①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1. 其方式是 
                                                                    ②                                                                                                                              
    2.其作用似“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 
                                                                   ③                                                                                               
    ——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1.提倡民主与科学
    2.提倡新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四  上个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不少党内人士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担心在中国也可能出现苏联和东欧的情况。反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以及把“姓资姓社”摆在首位的思潮,重新开始占据思想和舆论的主导权。                                             
    ——《李罗力:亲历邓小平南巡》
    材料五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材料五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一战和二战,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极大的伤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二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1)根据材料一、二,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简要分析这些观点?
                                                                                                                                                                    
    (3)结合材料四,爱因斯坦整个一生都忠实地为没有战争的世界而奋斗,请举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