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历史5月总复习质检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西洋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局面很象我们的战国时代,在列强争雄的生活中,西洋人养成了强烈的爱国心,深刻的民族观念;我们则死守着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其中的我们的“家族观念和家乡观念”是受什么影响最大
    [     ]
    A.内阁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度
  • 清军入关后,曾经大规模圈占土地。下表是顺治八年(1651年)大规模圈地情况表,据此分析,当时大规模圈地的主要影响是
    [     ]
    A.促进了农牧文明的交融
    B.导致大量自由劳动力产生
    C.造成生产关系的局部倒退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中能反映推动中国近代化诉求的有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     ]
    A.是冷战思维的体现
    B.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C.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2012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历史5月总复习质检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 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20世纪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农业的一面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含的含义不包括
    [     ]
    A.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
    B.昭示了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
    C.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
    D.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
  •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践行这种观点的做法是
    [     ]
    A.整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
    B.修复了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
    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 2012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历史5月总复习质检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世界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发展表现的是
    [     ]
    A.欧洲联盟成立
    B.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特别委员会成员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 《科学的旅程》一书认为: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它必定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和审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下列史实不符合该论述的是
    [     ]
    A.从亚里斯多德学说到自由落体定律
    B.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
    C.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电磁感应理论
    D.从量子理论到光电效应的成功解释
  • 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风能发电
    B.化学工业兴起和发展
    C.太阳能开发利用
    D.潮汐能的开发利用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我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史学体例“纪事本末体”。按本末之为体也,因事命篇,不为常格……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留,体圆用神……故曰:“神奇化臭腐,而臭腐复化为神奇,本一理耳。”
    ——摘编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欲“寻求政术”,必须“历览前史”,“历史”不是单纯的“褒贬人物,胪叙事状”,而应“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历史不是“颂古非今”,引导人向后看,而是“鼓舞民气,启导方来”,引导人向前看。
    ——摘编自《章太炎历史思想杂谈》
    材料二 不断冲破教会的束缚,个人主义得到伸扬,在神面前不再像以前谦卑、恭顺,而是强调人是万物之灵长,“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自信在历史观念上的表现就是,自18世纪以来,历史进步的观点、今胜于昔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换言之,西方人开始对过去,甚至对古典时代,采取了一种蔑视的态度。
    ——王晴佳《中国文明有历史吗—中国史研究在西方的缘起变化及新潮》
    材料三 史观是史学研究的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包括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等。材料四 我国古典书籍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史部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史部中《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称为正史,正史以外的各种史书称为诸史。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总之,就史料的价值而论,正史不如正史以外的诸史;正史以外的诸史,又不如史部以外的群书。”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古代纪事本末体的优点是什么?章太炎作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他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18世纪以来历史观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两种史观,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四,就史料的价值问题,谈谈你对翦伯赞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社会转型期是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时期。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为了进一步理解社会转型期,某同学找到了下面一段材料,阅读下则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王煜宇《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倾向的变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异”在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突出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工业文明冲击下,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和中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对当时社会转型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欧洲国家转型时,社会“矛盾的凸现”使19世纪中期的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致。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亦有“黄金发展”和“矛盾凸现”的双重表现。请选择其中一个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