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图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它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人文精神起源于
    [     ]
    A.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    
    B.公元前5世纪古代中国的荆楚地区
    C.14~16世纪的意大利    
    D.14~16世纪的中国明朝
  • 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     ]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 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众法庭以“亵渎神灵”和“教坏青年”起诉苏格拉底。在判决时,起诉者提出判死刑,通常被告可以提出流放,然后由陪审团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但苏格拉底却提出要给他以奖赏而非处罚,结果盛怒的陪审团判他死刑。下列对这件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公平和公正是雅典法律的基本特点    
    B.苏格拉底对雅典社会极度不满
    C.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并非完美无缺    
    D.智者学派的社会地位严重削弱
  •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前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期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原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佛陀关注心灵智慧的觉悟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人与自然的问题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 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     ]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都注重道德对人生的教化作用    
    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自身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与世界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民主制确立、分封制确立  
    B.秦始皇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文主义产生  
    D.儒家思想形成、人文主义产生
  •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寓意是亚里士多德
    A.敢于挑战权威            
    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忘恩负义                
    D.求知欲强
  •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十日谈》,凭借故事来歌颂爱情与女性的智慧,讽刺教士的腐化与伪善,体现了薄伽丘
    [     ]
    A.反对教会专制与迷信的启蒙思想
    B.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
    C.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D.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与压迫,要求建立理想社会
◎ 2011-201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的第二部分试题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①强调人性                                 ②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
    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④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 下列两幅图片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
    A.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下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     ]
    A.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财富是蒙上帝的恩赐的人获得成功的标志,选民要以奋斗的精神取得事业的成功,并且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的美德”,加尔文的这一主张
    [     ]
    A.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是对天主教会财富观念的继承与发展
    C.体现了新教派的思想精髓      
    D.成为新教徒普遍的生活、道德标准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 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 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中世纪欧洲社会结构       新教改革后的欧洲社会结构
    [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
    C.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    
    D.宗教神学被彻底驱除出科学研究领域
  • 中世纪的欧洲,一国之君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
    A.国王需要到教皇门前祈祷    
    B.国王权力受教皇制约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D.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②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③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
    ④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 2011-201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第二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文科)的第三部分试题
  •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     ]
    A.它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B.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它明确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相同点是
    [     ]
    A.强调人的价值    
    B.批判专制制度
    C.宣扬理性主义    
    D.否定宗教神学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 2009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
    [     ]
    A.兵广粮足    
    B.重视百姓,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对下图《孔子讲学图》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讲学的教本是四书五经    
    B.孔子讲学注意“因材施教”
    C.孔子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D.孔子教育学生“温故而知新”
  •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同光十三绝
            材料三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1)材料一中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3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文手稿,即下图。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兰亭序》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
            材料三 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完成: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图前挂一个导游牌,请你对《兰亭序》书法特点作一下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