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八校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
    A.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
    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B.独裁与民主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 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     ]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下列各项, 突出体现了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上述意图的是  
    [     ]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撕毁《凡尔赛和约》  
    C.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 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根本目的是
    [     ]
    A.赢得备战时间,保证自身安全          
    B.同德国结盟,反击绥靖政策  
    C.华定苏德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D.使苏联避免卷入战争        
  • 欧洲曾经受过启蒙思想的洗礼,但在20 世纪又发生了在一些学者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人们居然又会贬低自己的身份,去迫害有不同信仰的人,去严刑逼供或甚至否认人权”。材料中的“人们”主要是指
    [     ]
    A.德国人            
    B.法国人        
    C.犹太人            
    D.波兰人
  •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 指敦克尔克大撤退) 而赢的。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  
    [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军队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      
    D.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
  • 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
    A. 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八校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珍珠港事件的直接原因是  
    [     ]
    A.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B.日本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  
    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D.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描写到:到9 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的飞机已将这座城市炸成一片废墟。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使德国人不能利用他们的坦克优势,而坦克在开阔的草原地带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这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这描述的战役是:
    [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阿拉曼之战
  • “二战”中的下列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  
    ①莫斯科战役   ②中途岛海战  ③不列颠之战   ④诺曼底登陆战

    [     ]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 图1 是1942 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海报,题名《绞死希特勒》。图中三只手代表着当时对德作战的主要三个国家,这“三国”是

    图1
    [     ]
    A.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苏联
    C.美国、英国、苏联
    D.美国、法国、苏联
  •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     ]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 下图所示是日本《朝日新闻》所发的一则号外。  作为历史资料,它可以用于研究  
    [     ]
    A.明治维新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东京审判
  • 下列名词承载着惨酷的历史意蕴,是法西斯势力所犯下的反人类罪的黑色象征 ① “奥斯威辛集中营”  ② “南京大屠杀”  ③ “731 细菌部队”  ④“格尔尼卡大屠杀”   其中属于 “日本制造”的有
    [     ]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 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的关键性因素是美国
    [     ]
    A.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是
    B.宣布武装援助韩国
    C.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D.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 《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     ]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八校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联合国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
    A.犹太人的祖先曾在此地生活并建国    
    B.犹太人在二战中的悲惨遭遇
    C.英国曾发表”          
    D.犹太人的圣地在此地的耶路撒冷
  • 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第一次中东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
  • “以色列撤除自1967 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 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地区各国和平”出自
    A.“戴维营协议”
    B.“奥斯陆协议”
    C.“以土地换和平”
    D.《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宣言》
  • 当今巴以双方虽都愿走向和解, 但现在双方最难解决的问题是  
    [     ]
    A.难民回归问题  
    B.耶路撒冷归属问题  
    C.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D.水资源分配问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关于图3 所示军事行动的正确解读是

    图3
    A.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的多国部队发动的
    B.战争的交战双方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
    C.这次战争后美苏走上了中东地区角逐的前台
    D.战争的直接起因是中东国家单方面提高油价
  •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为  
    ①都包含世界上的所有大国      ②都宣布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③都是英美等国家提议组建的  ④都曾受到大国操纵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胡锦涛指出,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在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支持上述说法的理由是
    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1919 年6 月的德国疆界                                 图5   二战前法西斯德国的扩张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列举导致德国疆界发生变化的3个历史事件,并说明引发德国疆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英国首相 张伯伦
    (3)材料中“强大邻邦”和“小国”分别指的是谁?为避免卷入战争,张伯伦是怎么做的?与之前对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的绥靖政策相比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二战爆发前)世界形势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如一些美国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文献”,  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做出让步, 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  ……几乎所有二十个拉美国家政府一直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利用它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否决权归于无效。                     
     一一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1)为什么美国能有这种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早在20 世纪60 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莫斯科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 但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一一摘自林克 (1990  年以来的美国史)
    (2)材料二反映出美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明显削弱了,其原因是什么?这种状况的后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国家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 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  员。各国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演讲
    材料四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不同而又不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我们主张,世界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 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一一摘自江泽民在乔治·布什图书馆的演讲
     (3) 据材料三、四回答,中国对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提出了什么重要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第一场热战,美俄朝韩五国中学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描述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入侵南方,他们的行动显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许。杜鲁门政府立刻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决议要求会员国联合抵制侵略。           
    ——美国:《世界历史》(第五版)
    材料二 1948年,朝鲜分裂为两个国家: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方的大韩民国。两个政权都镇压反对派,并开始准备武力夺取整个半岛。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共产党分子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并渴望继续前进。8月,南朝鲜军队手里只剩下半岛南部面积不大的釜山基地。
    ——俄罗斯:《外国最新历史》(第五版)
    材料三 朝鲜共产政权与苏联秘密签订军事协定,增强军事实力,为入侵大韩民国做准备。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
    ——韩国·中学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1950年6月18日,杜勒斯作为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进入南朝鲜,带领着美国军事顾问团和南朝鲜傀儡军队的高级官员视察了38 °线一带,并在38 °线的防御工事中最终批准了北伐的作战计划。第二天,杜勒斯向李承晚傀儡集团发出进攻指示,决定6月25日开始进攻北部。由此可见,美帝国主义为进攻北方进行了缜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终于在1950年6 月25日掀起了反对北方的侵略战争。
    ——朝鲜教材中有关“6·25战争”的主要内容

    (1)这些材料共同阐述什么历史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俄以及韩国的教科书在叙述朝鲜战争发生的问题上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问题,上述材料的观点可分为几类,并按类归纳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列举造成上述不同观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