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人民版云南省高三历史单元测试19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     ]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
  • 读下图,这是我国北方长期使用的一种农具,它创制的时代和名称应为
    [     ]
    A.西汉——耧车
    B.唐朝——筒车
    C.曹魏——翻车
    D.唐朝——曲辕犁
  • 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重农政策长期推行阻碍农业生产发展 ②人口增长的压力 
    ③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 ④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012届人民版云南省高三历史单元测试19的第二部分试题
  • “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华阳国志》。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井渠     
    D.翻车
  •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     ]
    A.夏、商时期         
    B.隋、唐时期
    C.战国、秦汉         
    D.宋、元时期
  •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     ]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 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如下图),由此可以看出
    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 ②汉代丝织品达到了很高水平 
    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

          马王堆汉墓帛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     ]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 2012届人民版云南省高三历史单元测试19的第三部分试题
  • “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龙”字铭文最早的青铜器。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推测出
    [      ]
    A.子龙鼎是先秦时期形体最大的青铜器
    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辨认的甲骨文
    C.国家重视文物保护,抢救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
    D.子龙鼎在商周青铜器中具有独特研究价值
  • 《北史?艺术列传》记载北齐綦母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綦母怀文不可能
    [     ]
    A.使用水排鼓风冶铁  
    B.使用煤炭做燃料
    C.采用灌钢法  
    D.使用粉彩瓷碗在炉旁喝茶
  • “茶神”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②陆羽推崇越州青瓷 
    ③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唐朝时期白瓷质量不如青瓷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产生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所说的现象?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已占据主要地位……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材料二 《管子?轻重乙》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缛、一椎、一钰,然后成为农……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铢,然后成为女。”
    材料三 《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的先进冶铁技术。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冶铁业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