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练习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毛泽东的感慨缘自当时我国十分落后的
    [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商业
  • 为改变建国初期经济落后的面貌,我国政府针对性的
    [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C.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 经过努力,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第一个机床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归纳这些企业的共同之处,错误的一项是
    [     ]
    A.都是属于重工业企业
    B.都建于一五计划期间
    C.都位于东北工业基地
    D.都没有得到外国援助
  • 1957年,万里长江第一桥建成通车于
    [     ]
    A.南京
    B.上海
    C.武汉
    D.重庆
  • 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其中直通拉萨的公路是
    [     ]
    A.新藏公路
    B.新藏、川藏公路
    C.新藏、青藏公路
    D.川藏、青藏公路
  • 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机构是
    [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一五计划编制委员会
  •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2011年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练习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009年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实施
    [     ]
    A.60周年
    B.55周年
    C.50周年
    D.45周年
  • 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摘自
    [     ]
    A.《双十协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段话主要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进行的总结
    [     ]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到1956年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①意味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终结②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已初步完成
    ③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课题是如何
    [     ]
    A.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B.解决日益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D.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 1956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前提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新中国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
    D.“大跃进”运动全面开展
◎ 2011年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练习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两次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所包含的史实包括
    ①三大改造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④文化大革命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历史给我们启迪。总结“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带给我们的启迪不包括
    [     ]
    A.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充满艰辛
    C.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D.不同制度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应对共同的威胁
  •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历史上称之为“三年困难时期”。据此完成1—2题。
    1.探究“三年困难时期”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大跃进”的“左”倾错误②三年自然灾害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探究“三年困难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灾害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苏联撕毁合同
  • 下列哪一史实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用“欲速则不达”来评价最恰当
    [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运动
  •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文化大革命”开始
    B.红卫兵、造反派掀起夺权狂潮
    C.“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
    D.“文化大革命”结束
  •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也出现了严重失误,请你举出两件具体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会强调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贯彻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归纳为四个字“多、快、好、省”。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在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1958年6月21日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会”是指党的哪次代表大会?用一句话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哪一点上?材料二反映了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着什么问题?(至少罗列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
    材料一:
    材料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请回答:
    (1)图中三位人物分别是谁?他们的精神内核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雷锋精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这样的历史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