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图丞相拜见皇帝由“坐着”------“站着”-----“跪着”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记述了万历皇帝曾经励精图治,在天气大旱之年,步行到天坛祈雨。这主要表明  
    [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确能“以民为本
  • 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战争
  • 相对于战争阴云笼罩的欧洲,列宁曾热情地称赞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气象一新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五四运动启导了人民的觉悟
    D.国共合作推进了大革命的兴起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在中国,情形却截然相反,革命后10年,在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新一代的企业家就已经出现,他们直接与工业生产和对工资劳动大军的剥削相联系。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这里的“军人”指的是
    [     ]
    A.李鸿章         
    B.黄兴       
    C.袁世凱       
    D.蒋介石
  •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     ]
    A.运动中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B.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
    C.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历史事件中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     ]
    A.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B.《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C.1912年清帝退位
    D.1937年的七七事变
◎ 2012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有人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以建立民国为核心内容,注重于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层面”。以下史实与之相符合的是
    [     ]
    A.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南京历史政府的建立
    D.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 美国权威杂志《财富》曾在1995年预言,回归将令香港死亡。而13年后《时代》周刊承认其姊妹杂志《财富》当年报道错误,更承认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香港比从前更有活力”的主要原因是
    [     ]
    A.港人的爱港精神
    B.香港加入APEC
    C.“一国两制”的保障
    D.港人治港的高度的自治权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有学者认为,政治体制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一一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
    C.毛泽东模式一一具有全面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性
    D.邓小平模式一一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和制度创新的能力
  • 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     ]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革的错误
    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 2009年6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会议在俄罗斯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出席。下图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等集体合影。这体现了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
    A.反对霸权主义政策
    B.积极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在其名作《哀悼基督》中,将圣母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没有表现圣母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圣母的美是直观的,悲哀却是深沉的。这表明作者的意图是
    [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体现理性的精神
  •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导致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赔款
    C.德国矿产资源丰富
    D.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之绩,能使全世界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
    A.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B.支撑东西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中国人缺乏航行的精神动力
    D.西方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后盾
◎ 2012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那小小的荷兰机械。由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
    A.工厂规章制度严格   
    B.佩戴钟表成为时尚
    C.工人的消费水平低
    D.社会贫富差距较小
  • 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在困难中,……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我也是以这样的精神来担当的。”这里“他们的愿望”在当时主要是
    [     ]
    A.恢复民主制度
    B.取缔垄断组织
    C.恢复发展经济
    D.打倒法西斯政权
  • 从1933年开始的新政并没有使美国真正能够走出萧条,美国人勒紧裤腰带又苦熬七八年。真正的救星,大概还是二战,战时的军需真正充分吸收了美国过剩的生产力。大量美军出征,又使美国从一般一半劳动力闲置走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乃至呆在家里的妇女也被鼓励出来工作。对这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罗斯福新政很快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
    B.二战的爆发真正解决消除了经济危机
    C.二战对刺激美国经济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D.二战使美国人口锐减,劳动力严重不足
  • 2009年9月17日欧盟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非正式峰会,力求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就限制银行高管薪酬、促进就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向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发出欧盟的声音。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欧元成为欧共体统一的的货币
    B.就业、气候等问题对欧洲影响最大
    C.欧盟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增强
    D.欧盟集团受到二十国集团的挑战
  •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调任世界银行担任高级副行长,同时兼任首席经济学家,成为世界银行内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呼声日盛,由来自中国的金融业者前往该组织担任要职十分符合现实需求。这些变化表明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②美国丧失国际金融支配地位    
    ③世界金融组织体系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 奥巴马访华在上海演讲说:“贸易在许多方面影响人民的生活,比如美国电脑中许多部件,还有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进口的,我们向中国出口中国工业要使用的机器,这种贸易可以在太平洋两岸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我们的人民过上质量更高的生活。”这最能体现的是
    [     ]
    A.中美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积极影响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
    D.需要加强中美间的贸易往来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汴都(按:即开封)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按:即是煤炭),无一家燃薪者;今驻跸吴越,山林之广,不足供樵苏。             
     ——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很明显,不管是低收入阶层还是高收入阶层,在开封城内租一间房子都是租得起的。只是低收入者只能租一到两间房子,要想住宽敞一点儿,恐怕就得跑到远郊了。《醒世恒言》里收录有一篇《卖油郎独占花魁》,这篇故事的男主角秦重在南宋都城杭州挑担卖油,平时租房居住,“在众安桥下赁了一间小小房儿”。“众安桥”是闹市区,房租必高,秦重是低收入者,所以只能租一小单间。
    ——网易博客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材料?试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扼要概述开封的经济发展状况,指出开封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开封的什么行业发达?这与材料二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把节用当作“圣王之道”,“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节俭则倡,淫佚则亡”。                     
     ——《墨子》
    材料二 今吾君战则请秆民之所重,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富者靡之,贫者为(做工)之,此百姓之怠(怡)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
     ——《管子》
    材料三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中国宜造洋货议》(《申报》1892.01.18)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墨子提倡的消费观是什么?产生这种消费观的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管子又持—种什么消费观?他提倡这种消费观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上时代不同消费观的总体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似及一切其他合众国官员。第三条第一款舍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摘自《美国历史文献选集》)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酷似鸟笼的白宫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2004年的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孟德斯鸠在材料一中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孟德斯鸠这一主张(原则)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显示布什总统因什么而骄傲? 他为何说自己“站在笼子里”? 让总统“站在笼子里”有何进步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发表著名学者法力德.扎卡里亚的文章,文章称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阅读摘自本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真正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1)15世纪前后到19世纪中叶,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说明西方世界是如何崛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
    (3)许多“新经济强国的出现”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美国人现在很郁闷。4月,一项新的民意调查表明,81%的美国人认为这个国家走的是“错误路线”。美国人确实有理由悲观,这包括金融领域的恐慌,萧条阴影、看不到头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愈演愈烈的恐怖威胁。
    (4)你认为材料三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