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等是2009在山东省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防止内部纷争,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     ]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恢复分封制
  •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根据所学知识,这套“制度”不包括 
    [     ]
    A.皇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 《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据下图所示,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方面出现“郡”“国”并存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生活在唐代长安的人,能见到的政治现象是
    [     ]
    A.三省宰相们到政事堂参加会议
    B.长安城里禁军越来越多
    C.各行省的长官进城来述职
    D.朱雀大街出现内阁衙门
  • 北宋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            
    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D.设转运使掌管地方财政
  • 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祇
    C.宣扬君权神授
    D.报答天地之恩
  • 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     ]
    A.西周分封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秦朝郡县制      
    D.元朝行中书省制
  • 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     ]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
  •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这里的“腹里”是指 
    [     ]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B.地方行省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大都
◎ 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及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文中的“我朝”应是 
    [     ]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 某位学者描述明朝内阁制“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实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内阁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内阁为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 明清两朝实施的“改土归流”,其正确的含义是 
    [     ]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对地方官员实行“三岁一易”的流动制度
    C.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D.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
  •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位于南京长江畔的静海寺里却传来了165下沉重的钟声,这是为了让国人铭记
    [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首先进返南京
    B.清政府在这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C.日本侵华制造南京大屠杀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解放全中国
  •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流氓”所依据的是
    [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权    
    D.永久居住权
  • 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到“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导致诗人“夜夜梦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指出“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其中的“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是指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世纪末某国在外交照会中指出“各国对于其在中国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之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中国现行的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除非是“自由港”“之所有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这里的“某国”应是
    [     ]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材料四 科举者,……专取四书刊号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