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井田制的解体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

  • 福建碗礁一号考古出水的许多青花瓷器来自景德镇的瓷窑。景德镇在右图中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今夷人慕义而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段材料叙述了朝贡贸易的特点是 
    [     ]
    A.薄来厚往                
    B.有限制的贸易
    C.政治意义大于商业意义    
    D.官方控制的垄断贸易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   
    [     ]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C.实行工官制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这段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
    [     ]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 据英国官方材料,从1837年7月至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一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    
    B.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C.英国在正当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D.英国用鸦片贸易扭转正当贸易逆差
  • 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①经营管理体制    ②产品分配权利   ③土地所有制形式   ④生产经营的权利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
    [     ]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研究远东战况电报      
    B. 1905年,名角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 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 1998年,上海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 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贴,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①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 “当发现新航路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这位英雄就是
    [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   
    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     ]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     ]
    A. 全球史观         
    B. 革命史观         
    C. 唯物史观       
    D. 现代化史观
  • 推动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     ]
    A.频繁的兼并战争          
    B.井田制的瓦解
    C.社会的大变革            
    D.出现追逐利益的风气
  •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体现了哪家观点
    [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阴阳五行家
  •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历史文科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 下图为上海世博会的徽标,有关该徽标的正确理解是  
    ①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合璧的意境   
    ②用中国书法表达出世博会精神    
    ③体现了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表达了中国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努力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 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 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 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 1918年《东方杂志》上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的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该文针对的是                                         
    [     ]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变革思潮
    C.全盘西化思潮  
    D.民主主义思潮
  • 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     ]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
  •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 《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20年         
    D. 1924年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比例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据材料一,从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
    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为什么?
                                                                                                                                                                                   
    材料三
    (3)据材料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对战后初期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四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月1日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时说
    (4)据上述材料,在各国政府解决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方面,“道德”能发挥哪些积极作用?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