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广西自治区桂林十八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列宁反对提出打倒临时政府的口号,也不主张立即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主张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要从上到下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
    [     ]
    A.支持在俄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B.能从俄国国内形势的实际出发制订革命策略
    C.认为俄国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本质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 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
    A.  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 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 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 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
    A.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
    A.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
  • 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     ]
    A.对威尔逊总统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 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贪婪和恐惧的是
    [     ]
    A.世界霸权   法西斯主义    
    B.殖民地和赔款  布尔什维主义
    C.海外殖民地  德国        
    D.赔款    恐怖主义
  • 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胡佛政府曾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实施“自愿联合政策”,为此政府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这说明胡佛政府
    [     ]
    A.积极推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应对经济危机
    B.寄希望于企业的自由合作与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C.通过协调各部门企业活动,缓和社会矛盾
    D.调节雇主与工人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
  • 据统计,1933-1934 年,美国的农业种植面积减少了31 万平方千米,牛马等大牲畜减少了2300 万头。这一情况说明
    [     ]
    A .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    
    B .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C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破坏性很大    
    D .政府对农业的调控取得成效
  •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
  • 1933年4月,有人请求爱因斯坦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     ]
    A.反对法西斯侵略                 
    B.积极参与世界大战
    C. 赞成捍卫国家主权                 
    D.反对种族屠杀
◎ 2011-2012学年广西自治区桂林十八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    
    [     ]
    A.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二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元首希特勒感到很欣喜“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此处“某件重大事件”应该是
    [     ]
    A.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        
    B.苏德战争爆发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而有些革命的人们也往往在一个期间内被这种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出敌人快要消灭,自己快要胜利的实质。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不列颠之战
    C.诺曼底登陆战役            
    D.莫斯科保卫战
  •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     ]
    A.  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B .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C.英国欲损取利益讨好美国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 雅尔塔会议后,《真理报》出版了一期会议专刊。它认为,会议上达成的各项决议表明“三大国的联盟不仅掌握了历史的昨天,还将拥有伟大的未来。”该会议的重要内容中能反映出这一点的是    
    [     ]
    A.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B.建立战后世界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C.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      
    D.安排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等重大问题
  • 罗斯福总统不顾丘吉尔首相的反对,坚持在《大西洋宪章》中写进这样一段话:“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大西洋宪章》签署后,美国认为大西洋宪章的原则适用于全世界,但英国认为宪章只适用于欧洲。这表明当时英、美两国
    [     ]
    A.在援助苏联打击纳粹德国的问题上出现分歧    
    B.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上立场相同
    C.在安排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D.在废除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问题上步调一致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和平是恐怖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此话生动地揭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当时恐怖袭击时有发生                  
    B.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和平
    C.脆弱的和平会被恐怖所打破              
    D.核恐怖平衡维持了和平局面
  • 在国际关系中,反法西斯盟国成立了新的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除联合国外,还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相继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上述国际组织的成立
    [     ]
    A.意味着美国独霸了世界        
    B.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D.标志着世界经济政治体系的形成
  •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美国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      
    B.美元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C.争夺世界霸权增加了美国的财政负担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
  •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国务院发回的电报中说:“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实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去维持。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     ]
    A.美苏不存在现实的矛盾冲突          
    B.美国力图称霸全球
    C.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苏“冷战”的开始
◎ 2011-2012学年广西自治区桂林十八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     ]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 英国约翰·w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 有西方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
    A.标志着战后南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 1958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答复戴高乐总统关于德国统一问题时说:“只是理论上说说罢了。从理论上说,我们必须一贯支持重新统一。”这表明英国
    [     ]
    A.继续欧洲大国势力均衡政策      
    B.担心德国再度发动战争
    C.遵守欧洲共同体条约            
    D.承认欧洲现状以缓和对立局势
  • 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其主要用意在于
    [     ]
    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          
    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
    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          
    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
  • 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俄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表明    
    [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而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
    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
  •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提到:“计划经济是一门不仅为更早时期苏联的经验展现出来,而且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身证明的艺术”。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                      
    [     ]
    A .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    
    B .计划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
    C .计划经济体制曾在苏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D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曾经并正在发挥作用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上世纪50 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经济变量的变动都与货币有关,货币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主张政府只要将货币供应的增长控制在既适度又稳定的水平上,就能调节整个经济。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为自由市场经济自如地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支架。70 年代,他的理论被很多国家接受。他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主要背景是                                              
    [     ]
    A.关贸总协定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B.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C.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胀危机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表(%)上述数据反映出的实质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影响的扩大    
    B.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国有经济
    C.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    
    D.国有经济、私有经济并存
  •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改革”主要表现在     
    [     ]
    A.首先开始于政治领域          
    B.改革的重点在重工业领域    
    C.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          
    D.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 阅读有关美国“孤立主义”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立到20 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孤立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盟,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拉美独立运动时,美国国务卿门罗解释“孤立主义”时指出:英国不干预欧洲列强事务.也反对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提出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一战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孤立主义”的旗帜向欧洲各交战国出售军火与商品。直到l9l7 年大战接近即将宣战,结束了“孤立主义”对外战略。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美国与欧洲争夺。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死灰复燃。30 年代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材料二   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 “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 年5 月,美国宣布为英国军舰护航,实际上参加了对德作战。但在亚洲战场上,虽然美国宣布对日实行战略物资“禁运”.并对中国提供经济援助。但并未直接对日作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仍然是孤军备战。面对美国的“禁运”,日本展开和平攻势,大肆宣传要谈判解决美日矛盾。美国国会中的孤立主义者竭力鼓吹对日议和。罗斯福政府制订了“先欧后亚”-- 先集中力量打败德意法西斯、然后再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但是1941 年l2 月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先欧后亚”战略也宣告失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美国独立到1917 年,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对外战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孤立主义”对外战略使这一时期的美国获得了哪些利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巴黎和会后美国“孤立主义”死灰复燃、30 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发展到极致的原因。简述30 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对国际形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爆发后影响美国迟迟不参加对日作战的多种因素;并归纳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对美国国内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   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1)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2)建立对待第三方国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幕;   
             (3)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     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 《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从内外两个方面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材料三说美国遇到了“竞争”和“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出材料四展示的会旗和货币所代表的国际组织名称,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欧洲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