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新人教版陕西省五校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 明初松江地区地方志中记载:“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嘉靖时松江人徐献忠说:“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藉以稍济”;同时松江地区更是出现了“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的普遍现象。以下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
    A.棉作的收入成为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B.农家经营日益商品化  
    C.小农经济日益瓦解                          
    D.农家经营与市场发生密切的联系
  • 梁启超曾在回忆中说:“光绪间我们一般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又说,“我们自己的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梁启超所言中的书籍应是指  
    [     ]
    A.《孔子改制考》    
    B.《明夷待访录》    
    C.《日知录》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相较,最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是  
    [     ]
    A.谁来颁布    
    B.谁来征收    
    C.谁来制定    
    D.谁来交费
  • 下列论断中,未直接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
    A.“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B.“今诚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C.“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 尼克松在回顾1972 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 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标志着“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事件是  
    [     ]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重返联合国
◎ 2012届新人教版陕西省五校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 -4 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有
    ①人民主权   ②分权制衡   ③轮番而治   ④直接民主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右边漫画的文字为“他欠了我30 个银币没还,按照罗马的法律,它应有我处置”。该漫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法律至上  
    C.维护私有财产  
    D.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 在1787 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从1787 年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角度理解“日出”一词,不正确的是  
    [     ]
    A.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固  
    B.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权力之间相互制衡,防止专制独裁  
    C.  重申了《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D.  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 《泰晤士报》在凯恩斯去世时发表讣告,讣告中说:如果要找到一位同他的影响同样大的经济学家,我们就不得不追溯到亚当·斯密。以下是对凯恩斯与亚当·斯密的相关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
    A.都创立了适应不同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思想  
    B. 都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 两人的经济主张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D. 都对克服私人垄断时代的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作用
  • 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一表述与认识最可能出现于 
    [     ]
    A.联合国成立后                  
    B.两极格局确立后    
    C.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            
    D.两极格局解体后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该是  
    ①全球化拉大了世界贫富差距              ②全球化导致全球环境进一步恶化  
    ③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  ④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12届新人教版陕西省五校高三历史第三次联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
    ——梁治平《市场 国家 公共领域》
    材料二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摘自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
    材料三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为摆脱“路径障碍,试错反弹”,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萎缩”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500 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 世纪,在19 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 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
            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了改变“贪官为害”、“驱民为盗”、吏治腐败的局面,改变因循敷衍、没有实效的官场恶习,明朝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创立了“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考成法”规定评判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以“安静宜民者”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列下考。其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上述标准考核属吏,吏部以之考核抚按一级,朝廷以之考核吏部。如抚按不能悉心甄别、如实考核,则抚按为不称职,吏部应秉公汰黜之:如吏部未能精心核实处理,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处置。逐级考核之外,还有随事考成的制度,即规定六部都察院及各衙门之间来往公文、传达处理均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建立了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主要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考成法”的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六)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除司法系统及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其职务外,任何机关部队团体不得对任何人加以逮捕审问或处罚,而人民则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民主权利的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共产党员是如何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为什么规定“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引自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党者,乃本特异之政纲为全体所共认者,以一致之运动图国家之幸福,因而相与联合之一团体也。“……“惟记者(章士钊自称)之所信,则凡国家之能获政党之福者,必其国内有两大党,而亦仅有两大党,政纲截然不同,相代用事者也。”
    ——1912年 章士钊《论统一党》
    材料二
    “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其所以然,则吾之所谓士者,本属游民,不能事事,古来以禄代耕之意,久已无存,益以浮滥淫靡、本土不具之习,所以腐人心性而堕人节操者,又随工业国之代议制转徙而来,外污中粪,不可究诘。”
    ——1923年 章士钊《论代议制何以不适于中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章士钊认为什么是政党?概述其政党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章士钊为什么认为“代议制不适于吾农业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