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吉安县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     ]
    A.儒 道 墨 法    
    B.墨 儒 法 道    
    C.法 儒 道 墨    
    D.道 法 墨 儒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
    [     ]
    A.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之责焉耳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
    B.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
    C.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君臣与老百姓在民族兴亡问题上是对立的
    D.顾炎武具有民主思想
  •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 下图引发了: 

    出售免罪符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农民战争
  •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是
    [     ]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是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反映
  • 历史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
    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 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 孔子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赵国的诗歌
    [     ]
    A.赵国偏远,孔子不曾到达          
    B.赵国与鲁国当时是敌对的两个国家
    C.孔子游说赵国时,赵王对孔子无礼  
    D.赵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吉安县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假如你是某电视剧的编导,要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你应选用
    ①纸张  ②一叠印刷精美的书籍  ③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
  • 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
    C.网络管理员—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 
    D.电话接线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 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     ]
    A.哈维         
    B.拉瓦锡        
    C.道尔顿       
    D.拉马克
  •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
    [     ]
    A. 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 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 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念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吉安县二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毛泽东的下列思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     ]
    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 
    C.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     
    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①先进社会制度的保障②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③中国科学院的成立             
    ④科学家们的努力⑤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⑥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支撑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 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英国人可以
    ①去法国欣赏印象派画展②去德国欣赏贝多芬作品音乐会
    ③通过电视观看第14届奥运会④去电影院观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 下列作品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艺术特征的是
    ①《巴黎圣母院》  ②音乐作品《时代在改变》   ③《泉》
    ④《向日葵》      ⑤《蓝色的多瑙河》         ⑥《自由引导人民》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⑤⑥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 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斯大林时斯的苏联)怀疑主义、独立思想,都是没有活动余地的。没有自由工会,没有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充其量只有对宗教的有限的宽容。适应这个体系的某些苏维埃犹太人却发现自己受到较多的宽容,有些人甚至取得了了重要岗位。但是多数犹太人仍面临着怀疑和不信任,而且在宗教事务上受到困扰。艺术、文学、甚至科学都变成了政治宣传的工具。创新性、试验性的作品——以及从事它们的人员——在苏维埃文化生活中消失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苏联思想文化状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状况带来的严重后果及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   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宾诺莎说:“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 ……人越自由,便越自觉遵守他的国家的法令。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生命和自由。                                 
    —— 高中历史选修二  岳麓书社
    材料二 洛克认为,财产权是通过劳动获得的。……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去采摘大自然的果实,谁才有权享用。……我耕种的土地及其成果都是我的,甚至“我的马所吃的草,我的仆人所割的草皮”都是我的财产。这样的财产权是上帝赋予的基本权利,是神圣和不可剥夺的。                
    ——高中历史选修二  岳麓书社
    材料三 在孟德斯鸠看来,民主制、贵族制和君主制都可能是合理的政体。但是他又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人的专制”。                                        
    —— 高中历史选修二  岳麓书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对材料二观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观点?并解释结果的内涵?为防止此结果出现提出何种思想?并谈谈对这种思想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