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湖南省南方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质量检查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公羊传》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秦始皇名“嬴政”,为避讳把“政月”改为“正月”,且读平声,这就是今天的“正月”。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说明秦始皇意气用事 ②“政月”改为“正月”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独尊
    ③避讳体现了王权或皇权独尊的特点 ④避讳只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三省各有分工,中书省为决策机关,掌出纳帝命,起草诏敕;门下省为审议机关,掌进规献纳,纠正违阕;尚书省为执行机关,掌军政庶务,敷奏万机。”材料主要表明
    [     ]
    A.唐朝时中国已实行“三权分立”
    B.三省体制具有民主性质
    C.“分权制衡”理论得到实践
    D.三省相互制约加强了皇权
  •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这些法令
    [     ]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
    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16日在上海发表演讲,回顾中美交往的历程时说“追溯到美国独立的初期,乔治·华盛顿组织了皇后号的下水仪式,这个船成功前往大清王朝,华盛顿希望看到这艘船前往各地,与中国结成新的纽带,希望中国开辟新的地平线,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年华盛顿的愿望是否实现
    [     ]
    A.没有实现,因为当时中国比美国强大,抵制了美国的侵略  
    B.实现了,因为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需要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
    C.没有实现,因为当时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往
    D.实现了,因为当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美国趁机签订不平等条约
  • 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中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等重大发明,明代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既注意吸收当时最新实践成果又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
    A.极为强调实用科学技术            
    B.注重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C.重视理论的概括和抽象            
    D.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题为“‘五四’不是历史的回声”的文章中指出,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 1919年的“五四”,我们也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文章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     ]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是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 江西南昌市有著名的 “八一起义纪念馆”,右图为馆内一幅著名的油画,如果请你为其拟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     ]
    A.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B.革命摇篮,燎原之地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创建军队,武装夺权
  •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下图为上海档案馆珍藏的1929年6月6日至10月20日召开的首届西湖博览会照片。在博览会期间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乘坐汽车、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来参观
    B.参观博览会的同时吃西餐
    C.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博览会开幕式
    D.把博览会的情况打电话告诉朋友
◎ 2012届湖南省南方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质量检查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周年纪念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10周年。10年来,一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主进步的新澳门雄辩地向世人证明:“一国两制”是做得到、行得通的科学构想,基本法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法律保障。下列最能表明材料主旨的是
    [     ]
    A.澳门基本法规定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
    B.澳门基本法授予澳门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
    C.澳门基本法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
    D.澳门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一国两制”和澳门基本法
  • 有评论说,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     ]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和在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
    A.一边倒                               
    B.反对霸权主义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活跃在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当中
  • 下图是某中学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所收集到的漫画,请判断它们最有可能是为研究中国的哪一时期的历史而作的
    [     ]
    A.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               
    B.十年探索时期的大跃进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表述正确的是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     ]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的运用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下面是历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     ]
    A.
    B.
    C.
    D.
  • 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恩格斯的这段话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①“已有的思想材料”指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欧洲独立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③“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马恩的努力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 2012届湖南省南方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质量检查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第42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世博会的历史,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完善表格
    [     ]
    A.①火车机车、留声机;  ②电话、汽车;    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②电话、留声机;  ③汽车、飞机模型
    C.①蒸汽引擎、汽车;    ②留声机、电话;  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②火车机车、电话;③留声机、汽车
  • 伏尔泰赞扬中国“几乎没存丝毫地虚构和奇谈怪论,绝无埃及人和希腊人那种自称受到神的启示的上帝的代言人。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写得合乎理性”。伏尔泰对中国的赞美反映出的主张是
    [     ]
    A.倡导君主立宪制               
    B.理性地反对封建神权      
    C.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D.反对古典希腊文化
  • 下图是2009年2月12日发行的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纪念银币。该银币背面刊达尔文30岁和60岁时的肖像,正面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达尔文如此受重视主要是因为他
    [     ]
    A. 提出的进化论为战胜神学世界观提供了锐利武器
    B. 提出的进化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世界的途径
    C. 提出的进化论推动了人类进入科学时代
    D. 提出的进化论为启蒙思想的兴起提供了科学武器
  •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选自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     ]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里的“独特实验”是指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2009年9月11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裁定对中国产钢格栅板征收7.44%的反补贴税;2010年1月5日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钢丝层板征收43%—289%的反倾销关税。美国的上述措施
    [     ]
    A.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与规则
    B.有利于稳定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
    C.对中美双方都是“双赢”的结果
    D.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的发展进程
  •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     ]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 经历了旧中国百年屈辱后,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年辉煌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图)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材料三 2009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新中国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材料四 2009 年10 月1 日,国庆庆典游行中,以领袖巨幅画像、领袖原音重现和标语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探索、奋斗的伟大历程。

    “毛泽东思想”标语方阵        “邓小平理论”标语方阵

     “三个代表”标语方阵          “科学发展观”标语方阵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对此你如何理解?
                                                                                                                                                                    
    (2 )材料二中“三十年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3 )指出材料三中第五件大事的标志,并概括其原因。
                                                                                                                                                                    
    (4 )依据上述四则材料,结合中华民族一百七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和成就,说明这一切对于我们走现代化道路有什么启迪?
                                                                                                                                                                    
  • 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公平,是广大劳动者不懈追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1)结合历史背景,指出材料一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
                                                                                                                                                                    
    材料二 请愿人希望贵院注意到千千万万创造财富者的收支和那些相形之下对社会说不上有什么贡献的人所得有天渊之别;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的人民受苦挨饿。
    ——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致英国议会的第二次请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概括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实行单一的公社所有制,把原来几十个以至上百个贫富不同、条件各异的生产合作社并在一起。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着不退,少者不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贫富拉平,让穷社共富社的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讲义》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中人民公社弊端的后果。新时期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的?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对追求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872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初八,一批年龄在10岁到15岁的少年,在  上海登船出发,目的港是旧金山。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远涉重洋,踏上美国的土地。……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迭15年的留学计划,但是进行到第10年,终因遭到反对,半途夭折,功亏一篑。     
    材料二 据国家教委公布的数字,80年代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愈30万人。     
    材料三 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了《爱尔兰时报》助理总编唐纳荷的采访时说到:“中国在爱尔兰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叫萧伯纳,他说过:‘我们是朋友,如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每个人最后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一种思想,那么我们都得到两种思想。’开放、学习会使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1)材料一中提到的派留学生出国深造一事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重大运动中的举措?
                                                                                                                                                                      
    (2)清政府为何派青年才俊出国学习?中途为何又召回?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3)材料二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4)读完整段材料后,你是如何理解“开放、学习使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的。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于(1931年)10月29日致函日本驻苏大使厂田,针对日本方面怀疑苏联援助中国抗日问题,声明苏联政府对中日冲突奉行“严格的不干涉政策”,对交战双方都不提供任何支持,并标榜说“苏联之所以采取严格的不干涉政策,乃起自其历来不可更改之和平政策,乃尊重对华条约与他国独立之信念。”苏联外长李维诺夫也明确表示,苏联不想同日本发生冲突,它只要求日本一件事,即尊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商业利益。      
    ——孙红旗《苏联与绥靖政策》
    材料二 1939年8月31日,莫洛托夫在要求苏联政府批准苏德条约的报告中,高度评价这个国家条约的重要性:“1939年8月23日苏德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也正是这项公约,在欧洲的战场缩小了,而且它即使还不能证明欧洲有可能完全避免战争,这种敌对行动的范围现在也将受到限制……依靠这项公约,苏联就不必再被迫让自己卷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苏联当时对日本侵华采取的态度及采取该态度的原因。
                                                                                                                                                                    
    (2)材料中莫洛托夫是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苏、德双方这样做的首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苏联政策的实质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