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第6讲近代中国经济文明的第一部分试题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 ,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 6% ,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 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2012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第6讲近代中国经济文明的第二部分试题
  •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2012届江苏省高三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第6讲近代中国经济文明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 ~1911 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的是
    [     ]
    A、2                                    
    B、31
    C、73                                  
    D、193
  • 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
    [     ]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