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民版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明朝文官钱宰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行省制
  • 1937年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D.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 2011-2012学年人民版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以下是某支部队战前的誓师词:“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与该誓词有关的战争(或战役)是
    [     ]
    A.北伐战争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     ]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的近代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
  •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 年9 月7 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     ]
    A.图1颁布于1912年
    B.图2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3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 2011-2012学年人民版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     ]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外交孤立政策
  • 公元2 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     ]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敛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敛”最主要体现在
    [     ]
    A.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奠定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    
    D.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 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 )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包括
    ①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②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权力
    ③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④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 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                           
    ——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1972 年2 月21 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作者的观点。建国初期,反映作者观点的外交史实是什么?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说明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成?并分析推动中美两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史实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对国际社会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二: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同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上册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 卷
    (1 )材料一中的“多数人”是指哪些人?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建立的背景?指出“新型的共和国”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