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苏省金坛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教学调研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     ]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 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 雅典僭主政治和贵族政治的相同结果是  
    [     ]
    A.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B.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C.被民主政治所取代                    
    D.损害了平民的利益
  •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     ]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
    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
    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
  •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
    [     ]
    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
    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 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     ]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苏省金坛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教学调研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 “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 魏书 · 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整顿吏治,实行傣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  …  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
    [     ]
    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多    
    B.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剧
    C.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D.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江苏省金坛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4月教学调研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寓兵于农,减少军费开支④给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  
    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     ]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梭伦传》( 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 ) 
    材料二  ( 王安石)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请同答: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两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