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血缘关系是维系宗法制的重要基础。以下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孔子说:所损益,可知也
    B.《左传》载:诸侯立家
    C.《说文解字》载:尊祖庙也
    D.《左传》载:公臣大夫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此材料表明了
    [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
    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D.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 大一统的秦朝疆域辽阔。下列地名与图中方框所示相符的是
    [     ]
    A.九原郡
    B.渔阳郡
    C.陇西郡
    D.辽东郡
  •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意思是汉朝不但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创新。下列措施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设立中朝    ③实行刺史制    ④实行皇帝制度
    [     ]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 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 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如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     ]
    A .史家的研究论文
    B .《史记》的记载
    C .  民间的传说
    D .秦简的记载  
  • 嘉定二年(1210 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宋朝当时的中央官制,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应是  
    [     ]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同平章事
    D .枢密院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作者认为明朝
    [     ]
    A.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B.内阁掌握着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
  • 下列史料最能反映清设立军机处意图的是   
    [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C.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D.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 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历史纪年方法的掌握。下列各种历史纪年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公元前三世纪末②康熙是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
    ③根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民国34 年伟大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农历甲午年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 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实际上许多重要的历史概念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判断的是
    [     ]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 下图是创作于中国近代时期的四幅新闻漫画,按图中所反映的事件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 某篇文章写道:“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两个男人(注:性格火爆的蒋介石与一向率性的张学良)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
    [     ]
    A.错误的,因为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可采信
    B.正确的,因为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取决于其个性发展的程度
    C.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D.正确的,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 抗战时期的一个深夜,日军某广播电台中止正常广播,播出一则惊人消息:“据前方战报,大日本皇军第39 师团在本日‘扫荡’的作战中,向敌33 集团军总部发动了决定性打击并将其消灭。我皇军第39 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崇敬的默祷,并将遗赅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此消息广播于
    [     ]
    A.武汉会战期间
    B.八路军反“扫荡”期间
    C.百团大战期间
    D.枣宜会战期间
  • 读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分析上表,以下信息无法得出的是
    [     ]
    A.社会上层青年为抗日贡献力量
    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
    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国防准备
  • 下图所示事件的影响是
    [     ]
    A.第五次,红军开始战略转移
    B.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路新军。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惧色。”这则报道①是珍贵的史料②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③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     ]
    A.①正确②③错误
    B.②正确①③错误
    C.①③正确②错误
    D.③正确①②错误
  • 天津《益世报》报道:“我们只有失陷领土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人做过收复失地的工作,有之,吉鸿昌收复多伦为第一次。”当时收复多伦的军队是
    [     ]
    A.东北抗日联军
    B.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
  • 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以下两张照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
    A.睦邻友好
    B.战略同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 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必须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四、必须加强联系群众,反映群众意见,向有关的国家机关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重大战事的发生地。   这一事件
    [     ]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
    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
    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 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下列属于雅尔塔会议上所制定的条款是
    [     ]
    A.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
    B.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C.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D.所得之结果,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
  • 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交部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这表明
    [     ]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
    B.告诉法国英国不会采取军事行动
    C.英国政府不会单独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
    D.希望法国不要放松军事行动的准备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对下图所示军事行动正确解读的是
    [     ]
    A. 军事行动的重要理由是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
    B. 战争的交战双方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
    C. 这次战争后美苏走上了中东地区角逐的前台
    D. 战争的直接起因是中东国家单方面挑起
  • 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次中东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导火线是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
  •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把他们的科学成就用以战争目的。”材料出自 
    [     ]
    A.《国际和平年宣言》
    B.《人类的危机》
    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斯德哥尔摩宣言》
  • 材料一   宋绍兴府,属浙东路。至元十三年,改绍兴路总管府。旧领会稽、山阴、嵊、诸暨、上虞、余姚、萧山、新昌八县。后升余姚、诸暨二县为州。
                                                                                                          ——《新元史》卷43第644-645页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地方上,随着督抚完成地方化,省一级有了统一的军政首长,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3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中,建立现代法治国家是一个始终贯穿其间的鲜明主题。……在刚刚走过的这个30年的,中国法治事业实现了以往或许需要更为漫长的时期才可能完成的转型,积淀了丰富而宝贵的成就与经验。
    (1)材料一所指区域属哪一行省管辖?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依次写出元朝行省以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并指出元朝中央如何节制行省权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的一种纪年法)之旧物光复于一朝,扫二百六十六年之淫威尽除于一旦。”
                                                                   ——《今日之日》(《申报》中华民国元年十月七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1919年7月——8月)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以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陈独秀《〈新青年〉之新宣言》(《新青年》1923年第一期)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述辛亥革命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中陈独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一 1932 年,国联组成以英国驻国联代表李顿为团长,英、美、法、意、德5 国代表参加的调查团赴东北调查。下图为1932 年4 月20 日中国代表顾维钧与李顿的合影。
    材料二 下面为有关联合国成立过程的三幅图片。

    1942年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4年中、苏、美、英在橡树园会议

    1945年顾维钧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材料三 下图为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步入联合国会场。1950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派代表伍修权率9人代表团出席了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会议。伍修权在纽约机场发表讲话:中美两国人民从来就存在着深厚的友谊,我愿趁这个机会,向爱好和平的美国人民致意。11月27日,安理会开会,按议程是讨论苏联提出的控诉美国侵略案。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此次会议。
    (1 )材料一中的顾维钧与李顿会谈,你认为两人将主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国联的所作所为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列举联合国创建过程的相关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当时伍修权的机场讲话?伍修权论证“控诉美国侵略案”应该有哪些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