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民版高一历史课时练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国家发改委、国家物价局等多次发布条文,要求商品销售要实行明码标价。这一行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汉朝  
    D.明清时期
  • 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 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后受到欢迎。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商帮在古代与徽商齐名,它是
    [     ]
    A.浙商  
    B.闽商
    C.粤商  
    D.晋商
◎ 2012年人民版高一历史课时练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 下列各项与城市商业繁荣直接相关的是
    ①唐诗 ②草市 ③会馆 ④夜市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12年人民版高一历史课时练 1.3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袜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元朝
  • 下图是我国古代画坛上的一幅著名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苏州怀胥桥商市的一幕场景。它有助于我们直接研究   

    清《盛世滋生图》
    [     ]
    A.商业交换的起源  
    B.商业都会的崛起
    C.庙会集市的萌芽  
    D.民间集市的出现
  • 阅读下列材料: 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位于海面下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所覆盖,船头朝西南240度,船体保存依旧完好,整艘沉船没有翻、侧,而是端坐海底,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是尖头船,长26米以上,宽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800吨。按照这条船的载货量计算,文物总数将达到六万件到八万件。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起获的文物还有:船上用麻石制的长方形条板的“锚”;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块,其材质大部分是马尾松木;一条近2米长的鎏金腰带;一只硕大的金戒指;一只鎏金龙纹手镯;两具眼镜蛇遗骨。在“南海一号”沉船上发现的铜钱已达上万枚,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最近的是南宋初年的建炎元宝;还发现了铜镜、朱砂、胭脂盒等。
    请回答:
    (1)“南海一号”考古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它是否是中国制造的船只”。在上述已出水的文物中,可以直接用来考证这一问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一下,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远洋货船。为了那一次远航,“南海一号”在沉没之前可能到过当时中国的哪几个港口?它又将驶向哪些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进行推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