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版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一位外国朋友想要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的人类遗址,你建议他去
    [     ]
    A.云南元谋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山东大汶口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其中既能使用磨制石器又能种植粟的是
    [     ]
    A.北京人
    B.山项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 图片1、图片2分别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简图,造成这种建筑结构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双方

    图1

    图2
    [     ]
    A.建筑观念不同
    B.生活习惯不同
    C.使用的工具不同
    D.所在地气候、环境不同
  • 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我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
    A.牧野
    B.涿鹿
    C.长平
    D.城濮
  •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 电视连续剧《封神榜》中有关于“炮烙之刑”、“悬肉为林”的场景,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与腐朽。这都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
    A.夏王桀
    B.周幽王
    C.周厉王
    D.商王纣
  •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在汉语中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
    [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 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器
    [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版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久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指
    [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王
    D.楚庄王
  • 一些成语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晋文公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     ]
    A.退避三舍
    B.卧薪尝胆
    C.围魏救赵
    D.烽火戏诸侯
  • 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奴隶制
  •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下图中的耕作方式得到进一步推广是在哪个历史时期
    [     ]
    A.商
    B.周
    C.春秋
    D.战国
  •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商朝
    D.秦汉时期
  • 《诗经·关雎》中有“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     ]
    A.编磬
    B.鼓
    C.瑟
    D.编钟
  • 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艺术的再现了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文化特色。其中“圣人”指的是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孙膑
  • 下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版山东省潍坊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兴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
    A.秦一西汉
    B.西汉一东汉
    C.东汉一三国
    D.三国一西晋
  • 假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     ]
    A.大批人被征去兴修灵渠
    B.士兵奔赴前线与匈奴作战
    C.市场上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
    D.皇帝亲自下地耕作
  • “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上述文字是对哪位皇帝在位情况的描述
    [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景帝
    D.汉武帝
  • 观察下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 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请写出图一、图二分别是我国古代的哪两项重大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是谁修建的?该工程具有什么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修筑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它的东西起止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对这两大工程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卫鞅变法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15年的时间,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下图哲理漫画,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三学说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当时的皇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毛泽东在词中把秦始皇和汉武帝相提并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始皇和汉武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请通过表格列举出两人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秦始皇 ①建立________制度。 统一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 ⑧统一________,⑨思想上________。
    汉武帝 ②实行推恩令,削弱______的势力。 将地方的⑤________权和⑥______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⑦_______。 ⑩_____________;兴办太学、学习五经。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秦皇汉武”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