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黑船事件”和下图事件客观上对日本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西方商船把大量的商品运进日本
    [     ]
    A.议定关税
    B.日本能获得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
    C.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D.使日本社会更加动荡
  • 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
    A.下级武士
    B.大名和武士
    C.广大民众
    D.上级武士
  •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 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或1: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格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繁荣
    B.西方商人进行银元套购
    C.国际金属货币增值
    D.外汇市场出现金融波动
◎ 高二历史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     ]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西方商船把大量的商品运进日本

    图二 外国商人检验日本的出口生丝

    图三 萨摩藩建立的机械工厂旧址
    请回答:
    上列三幅图反映了日本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中,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
    材料二 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获利,聚积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商人本来在社会的最下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中,甚至商人中已有了超越武士身份的大豪杰了。
    材料三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武士们衣饰讲究,膳食丰厚,居住华丽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
    ——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世事见闻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关于“武士……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武士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另有人这样写道:“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将军的赏赐物,也被送进当铺,或是出卖求钱。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二历史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困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致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 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明治维新史》
    材料二

    米骚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高杉晋作成为“攘夷派的急先锋” 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攘夷运动失败后,高杉晋作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著名的鸟羽、伏见战役就是由倒幕派领袖西乡隆盛领导的,并取得了胜利。结合材料二分析倒幕武装能够打败幕府统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奢侈腐化,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中下级武士对社会现实相当不满。
    材料三 在德川幕府统治的两个半世纪内总共发生农民起义2600余次,而1854~1867年间就占319次。有些起义提出了“改革世道”的口号。
    请回答:
    (1)概括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日本先后出现了哪些运动或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1年底,日本派出了岩仓为首的代表团出访欧美,进行实地考察……重点研究各国宪法的木户孝永认为,日本人民知识水平低,制订宪法要靠君主英断,他看到德国情况后,认为“现在罕有与普鲁士新政相比者”“尤当取者,应以普鲁士为第一”。他还十分注意德国皇室贵族的地位和待遇问题,认为“普鲁士宪法最适合渐进主义”。于是日本决定效法德国,建立普鲁士式的立宪政体。同时,对德国自身在工业化过程中向英法等国学习的经验,如政府的干预与大公司的作用等,日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决心效仿。后来日本政府在采矿、炼钢和造船等领域建立起一些大型企业,当这些企业建成后,通常又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企业。结果,少数富贵家族即通常所称的财阀,迅速地掌控了国家重要生产领域里的大部分生产。
    材料二 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近代化的模式,从性质角度分,一般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模式。从动因角度分,大体可分为原发性内生型现代化(简称原发型)和传导性外发型近代化(简称传导型,又称赶超型)两种模式。每一个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时都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或策略,所以近代化也是“本土化”的过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在向西方学习、推进近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显著特点?(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不得照抄原文。)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从动因角度来看,你认为日本的近代化应该属于什么模式?在这中间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 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 “明治革命”;而另二.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 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材料三中其中一种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本明治维新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的规定
    材料二 明治政府取消了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改称“华族”,地位仅次于皇族;武士改称“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这样,出现了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政府还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使用姓氏,可以与华族、士族通婚,也能够自由择业和迁徙;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明治政府的改革使“四民”的地位有何变化?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谈一下你对等级制度及其立废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