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第十一单元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采取发放津贴等措施,其直接意义在于
    [     ]
    A.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的权利   
    B.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   
    C.体现了人民的权威性   
    D.彻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 彼得一世曾得意地说:“这场战争是花了三倍时间读完的一所充满血腥而又危险万分的学校。一般学校的学生通常是七年结业,而我们的学校却是花了三倍的时间才读完。”彼得一世所说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
    A.俄国与英国的战争    
    B.俄国与瑞典的战争   
    C.俄国与芬兰的战争    
    D.俄国与挪威的战争
  • “过去,人们不要说跨进沙漠……如今,即便穿过离尼罗河遥远的地区也平安无事。”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在中央设立高级国务会议   
    B.简化了地方行政区划   
    C.大力压制马木路克势力   
    D.整顿社会治安,消灭盗匪
  • 斯大林在《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一文中写到: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说:“十分之九   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材料主要体现了  
    [    ]
    A.德国只有少数人反对罗马教廷   
    B.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较为缓和   
    C.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D.德国绝大多数人反对路德
◎ 高二历史第十一单元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人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为此日本明治政府  
    ①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推进工业化②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③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间企业的兴起④引进和培养人才,推进工业化发展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的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沟壑将陆地割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域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线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雅典就是希腊的一个重要城邦国家。
    材料二  梭伦规定,除橄榄油以外,禁止任何农作物出口,以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本国居民需要。禁止婚丧节庆的仪式过分铺张。他制定法律,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并鼓励有技术的外国手工业者迁居雅典城,授予他们公民权。他还改革雅典的币制,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材料三  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这就是“解负令”。     
    材料四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梭伦
    请回答:
    (1)梭伦在改革中为什么要采取禁止农作物出口的措施?联系材料一及梭伦改革的背景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梭伦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其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   
    材料二  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     
    材料三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 “君权神授”,鼓吹“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他们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要求“纯洁”国教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这些政策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终于在 1640年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著名的清教徒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他是怎样创立“可以离婚的宗教”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新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出现清教徒。清教徒的出现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二、三,说明英国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扩张形势图
    材料二  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可以不被征召入伍。     
    ——英国旅行家兰恩 
    材料三  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也绝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穆罕默德·阿里的哪些扩张战争是打着奥斯曼素丹的旗号?阿里的对外扩张战争在当时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战争与材料二有何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归纳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二历史第十一单元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战争,国内劳动力、生产工具和耕   畜大为减少。征集新兵使国民经济收入丧失10%以上。因征用和瘟疫,耕畜减少13%。商品进出口锐减。在出口农产品中,谷物减到十三分之一,亚麻减到八分之一……农业和工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相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的,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材料三  在贵族地主中分化出一批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改造和经营自己庄园的资产阶级化贵族地主。他们为数不多,但是,它是农村中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者。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沙俄49省的9 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 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材料四  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均摘自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分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村的实际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作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20~25%,其余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梁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关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
    材料三 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的第一次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80% 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改革后俄国农奴的政治、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宁为什么说这次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指出西藏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上述材料,说明这两次改革性质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71年12月,日本政府派出有许多重要官员组成的大型使节团,先后考察了美、英、法等 12个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情况。通过考察,日本领导人进一步认识了日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材料三 明治时期,许多高级官员认为日本只有“脱亚入欧”,才能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所谓 “脱亚入欧”,即脱离落后的亚洲,进入先进的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破历来之陋习”和“求知识于世界”,分别是指明治维新哪两项重大举措?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脱亚入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设施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新领导人”是如何模仿那些感兴趣的“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的?指出“非凡的改革方案”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 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试对此阐明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时的一位王安石变法追随者在其诗中写到: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信令朝廷重,伸威塞境牢……/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材料二 1862年,高杉晋作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决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既造不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涉及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持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联军打败拿破仑,沙皇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入巴黎。但40年后,俄国却在 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沙俄从令人敬畏的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巨人。俄国政府面对危机是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杉晋作认为中国衰败的原因有哪些?为避免重蹈覆辙,日本后来采取了怎样的针对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