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选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象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1)《人民的英国史》的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果怎样?对俄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通过材料三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材料二 1632年,俄籍荷兰人维纽斯经沙皇特许而建立的土拉水力炼铁场,是俄国最早的手工工场。随后,在莫斯科、土拉等地兴建了铸铜、玻璃、造纸、制革等手工工场。     
    材料三 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商人的势力和社会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他们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物,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但在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农奴制不断强化的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仍很缓慢。     
    材料四 18世纪中期,俄国的手工工场大量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1)根据材料分析俄国17-18世纪的社会性质。
                                                                                                                                                                       
    (2)根据材料三分析俄国商人的社会地位。  
                                                                                                                                                                       
    (3)当时俄国的手工工场与西欧的手工工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由此判断,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4)从材料二看,17世纪俄国社会生产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 阅读下列材料:     
    1861年2月19日(俄历),沙皇颁布的解放农奴的宣言(节选):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   
                                                                                                                                                                    
    (2)根据俄国社会发展情况,评述上述材料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克里米亚战争

    图二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图三  俄国贵族在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二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 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材料二  在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揭幕仪式上,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说:“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1)你怎样理解材料一的观点?   
                                                                                                                                                                     
    (2)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1861年改革对俄国历史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
                                                                                                                                                                     
◎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选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俄国农奴制于17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缴纳赋税
  • 19世纪俄国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技术落后          
    B.缺少工业资本   
    C.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D.国内市场狭小
  • 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
    A.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俄国封建社会内部得到一定发展   
    B.农村中建立起一些使用雇佣劳动力的资本主义农场   
    C.19世纪40年代末,俄国开始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D.俄国资本主义的总体发展水平低于西欧诸国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以前,俄国已面临着严峻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②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③十二月党人起义 ④各阶层强烈要求废除农奴制   
    ⑤“知识分子”群体的强烈呼吁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 19世纪,俄国农奴不甘心于自己被奴役的地位,提出的政治要求是 
    [     ]
    A.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自由   
    B.拒绝服役,抗纳代役金   
    C.提高工资,改善待遇   
    D.限制工场管理人员的暴行
  • 俄国“解放”法令的内容包括
    ①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②农民无偿获得一块份地  
    ③实行司法改革 ④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块宅边园地和一块份地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 高二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选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关于俄国地方自治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在农村建立杜马,在城市建立地方自治局 ②主要负责地方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③地方自治机构由政府任命 ④地方自治机构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 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司法改革的是
    [     ]
    A.司法改革比较彻底,贯彻资产阶级的法律原则   
    B.建立律师制和陪审制   
    C.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依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   
    D.陪审员由政府部门推选产生
  •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大改革时代”。该时代涉及的改革领域有  
    ①政治改革 ②司法改革 ③教育改革 ④财政改革 ⑤军事改革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的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4)根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 阅读下列材料: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1)材料中“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位怎样的人物?他有哪些基本主张?进行了哪些主要活动?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方自治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只是在它之外又增加了一套机构。政府当局与城市杜马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时有发生。大部分省长继续把自己当做“全省的主人”,不尊重城市杜马的权利。
    材料二

    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的插图:法庭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款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后,农奴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农民们还时常在大街上嚼食面包和大葱。
    (1)导致材料一中农民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