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版高一历史专题七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重点发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问题。出现严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     ]
    A.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业集体化速度过快   
    C.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 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性
  • 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     ]
    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 这是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柴!”伊万快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画出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人民版高一历史专题七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由苏联人B.C.列利丘克所写的《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一书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联工业化的背景、措施、特点、影响及其经验教训。某学生从该书中得到了四点认识,你认为符合实际的应该是
    ①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应量力而行 ②重工业建设要与农业、轻工业建设协调发展
    ③工业化速度应符合实际的生产力水平 ④社会主义工业化应照搬西方模式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阅读下列图片:

    图1  1928-1932年集体化农民占农户总额比例变化示意图
                
     图2  苏联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     图3片面的经济
    结合上面几幅图片,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
                                                                                                                                                                    
  • 阅读下列图片:

    1933年美国国会拨款 7 .5亿美元建造田纳西州水利工程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1)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
                                                                                                                                                                    
    (2)两大工程修建的目的有何不同?
                                                                                                                                                                    
    (3)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就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1)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认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话认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突出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料有何联系?
                                                                                                                                                                    
  •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①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②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人民版高一历史专题七第二节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没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 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这主要是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
    [     ]
    A.压缩了农业生产的相关指标   
    B.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其目的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2) 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出现了什么失误?     
                                                                                                                                                                    
    (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 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国家就会变成外敌用武的对象。”为此,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都
    [     ]
    A.加快国家城市化进程
    B.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C.实现了国家富强计划
    D.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