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     ]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平民与奴隶的矛盾斗争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
  •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     ]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下图反映了梭伦改革时某一阶级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

    橄榄油出口
    [     ]
    A.恢复贵族制
    B.大力发展工商业
    C.实行激进的民主改革
    D.要求重新分配土地
  • 在古代雅典梭伦所设立的机构中,从职能上来说类似于目前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是   
    [     ]
    A.战神山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四百人会议
◎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的一个清晨,梭伦在众人的注视和期待下大步登上讲坛,他径直走到一个大木框前,将木框中的木板翻转过来,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所有债务全部废除”。这就是“解负令”。
    材料二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1)材料一中的“新法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的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 阅读下列材料: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   
    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   
    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对于那些想重新划分土地的人:
    他们为劫夺而来,欲望无有止境,
    每一个都向往获得无穷的财富,
    而我,言语温存,暗里却心肠坚硬。
    他们的幻想狂妄而终于落空;
    于是对我激起怒火,瞪着眼睛看我,
    视我如仇——
    错了:我应允之事,得天之助,都已完成,
    至于其余,不能作无谓冒进;
    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乐,
    亦不愿让君子与小人在我们祖国竟然享有同等的一分沃土。     
    ——梭伦诗句
    阅读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   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恩格斯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据优势。
    ——梭伦诗句
    材料三 雅典有公众法庭制度,这些法庭由全体公民或由全体公民中选出的人们组成,有权审判一切案件,至少大多数案件……雅典的法庭审判官人数六千,由公民抓签选出,当时雅典人民共有十族,每族选六百人……所有的这些审判官任期只有一年,一年后将重新选出,而且,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1)恩格斯认为梭伦的改革有什么进步意义?
                                                                                                                                                                    
    (2)从梭伦的诗句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分析,雅典民主体制发展到顶峰时,比梭伦改革有什么进步之处?
                                                                                                                                                                     
◎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二  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或将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这种情况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632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公元前621 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等有所限制。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存在,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
                                                                                                                                                                    
    (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哪种矛盾的尖锐状况?有何具体表现?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出身贵族家庭,为人正直,聪明颖悟。青年时因家道中落,曾到国外经商,游历广泛,饱览人情世事。他深知雅典社会的问题所在,具有革除弊端、建立公平社会的政治抱负。他以诗歌抒发情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念,即节制、中庸、公平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政治理念成为他后来进行改革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他,使他平静。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
    (1)材料一中“他深知雅典社会问题所在”中的“社会问题”主要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站在两个阶级面前”中的“两个阶级” 具体指哪两个阶级?
                                                                                                                                                                    
    (3)综合材料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原则是什么?由此判断出梭伦在改革中对两个阶级采取了怎样的立场?
                                                                                                                                                                    
    (4)材料二中梭伦所说的话在具体实践中做到了吗?请举例说明。
                                                                                                                                                                     
  • 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   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代替原来的四百人议事会。新议事会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1)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的哪项改革措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比梭伦改革有何具体的进步措施?
                                                                                                                                                                     
    (3)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有何弊端?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越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材料一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伯利克里所言家“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依据是什么?
                                                                                                                                                                     
    (3)概括指出梭伦和伯利克里对于雅典民主进程的贡献。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Our constitution does not copy the laws of neighbouring states; We are rather a pattern to others than imitators ourselves. Its administration favours the many instead of the few; this is the why it is called a democracy.              
    ——Pericles 
    材料二  在雅典居民中,20万奴隶和3.2万异邦人是被剥夺政治、法律权利的;在16.8万雅典人中,假定成人居半,是8.4万人,其中妇女毫无权利,所剩的全权公民男子就只有4.2万人了。这就是说,全权公民本来只是极少数人。这些人中按上列比例划分,第三级公民占2.5万人,第四级公民占1.6万人,第一、二级大奴隶主和大所有者公民就不过1 000人而已。
    (1)将材料一所提供的一段英语翻译为汉语。
                                                                                                                                                                    
    (2)根据材料二,应如何评价材料一中所津津乐道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