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放的第一部分试题
  • 我国对外开放的下列地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是      
    [     ]
    A.深圳    
    B.大连  
    C.海南经济特区    
    D.浦东开发区
  • 1979年安徽凤阳县流行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国有企业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一系列喜人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深圳等经济特区高度发展  
    ③国有企业改革卓有成效 ④“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入注目  
    D.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它歌颂了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丰功伟绩                                                      
    [     ]
    A.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B.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放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表中,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是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 “大跃进”的开展对乡镇企业兴起的背景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民公社掀起了农村工业化运动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
    ③农村开始富裕起来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下列关于城市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在推行公司制、股份制的同时,逐步向私营过渡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大革命”时,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材料反映了当时风阳农村的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深圳原是广东定安县的一个落后渔民村,与香港隔河相望。渔民村的今昔变迁,实际上就是深圳巨变的一个缩影。20年前,小平同志到这个“万元户村”视察过。20年后,渔民村已是“旧貌换新颜”,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简表       
    材料三  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猛增到25616亿美元,31年增长了123倍,1978—2008年年均增长18.1%,平均增速比1978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告之九: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节选)
    (1)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并试从对外开放的对象、程度、领域等方面概括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并试从对外开放的对象、程度、领域等方面概括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进出口总值自1978年以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能得出的深刻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改革开放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     ]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发展农业商品化水平  
    D.扩大对外开放基础
  • 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指                                    
    [     ]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 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     ]
    A.深圳    
    B.广州  
    C.汕头    
    D.珠海
  •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实行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土地集体所有制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土地在公有制基础上长期承包给各户农民使用  
    ④农业合作化完成,土地归集体所有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 一个外国旅游团到我国广东省旅游观光,要求参观在该省设置的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假如你是这个团的导游,你不应带他们到下列哪个城市    
    [     ]
    A.深圳市    
    B.珠海市  
    C.汕头市    
    D.厦门市
  •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1980年我国设立首批经济特区,特区数量最多的省是    
    [     ]
    A.福建省    
    B.山东省  
    C.江苏省    
    D.广东省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新的合作基础。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哪一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