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   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数是   
    [     ]
    A.300亩  
    B.200亩  
    C.500亩  
    D.100亩
  • 李悝主张“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其主要作用是   
    A.打击了旧贵族特权    
    B.破坏了井田制  
    C.稳定了政局          
    D.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   
    [     ]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C.反映了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   
    D.体现了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
  • 《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材料中“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从另一角度可以说明   
    [     ]
    A.商鞅变法得到秦国各阶层的拥护   
    B.“商君之法”在秦国已深入民心   
    C.商鞅变法给人民带来的好处最多   
    D.商鞅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超过了秦王
◎ 高二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战国时期,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说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说明   
    [     ]
    A.秦国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国的强盛是必然的   
    B.荀子把秦国军事上的胜利错误地归为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一和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   (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二  春以搜振旅(军队),秋以獼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郊……(士兵)居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
    材料三  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四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五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   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   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五说明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   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列举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奖励耕织(砖画) 

    商鞅铜方升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认为商鞅遭“车裂”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正确看待商鞅实行的严刑酷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二历史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能力测控题(选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志》
    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   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   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   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一周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商鞅所处时代背景,概括商鞅的主张,并从主观目的、客观效果、自身结局方面加以评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记载道:“(秦)民勇于公战,怯   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材料二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基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直径 10.4厘米,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的“尚武”精神
    请回答:试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你对此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泰国偏处西方,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秦孝公做   国君时,发愤图强,下令求贤。商鞅是卫国的破落贵族。他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来到秦国。秦孝公听商鞅谈论富国强兵之道,一连几天不知疲倦,非常赞同他的变法主张。     
    变法开始以前,商鞅怕人民不相信他颁布的法令,就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高3丈的木杆,下令说:   有谁把木杆移到北门,就赏赐他10金。开始时人们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增加到50金。有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木杆扛到北门。果然得到50金的重赏。这个消息一传开,商鞅再颁布法令,人们就都相信了。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颁布法令规定: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纵横田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的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田宅也越多;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遭到他们强烈地反对。太子师傅公子虔、公孙贾等鼓动太子破坏新法。商鞅割了公子虔的鼻子,在公孙贾脸上刺了字,这样,新法得以顺利推行。秦孝公死后,旧贵族联合起来反对商鞅,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车  裂。但是新法并未废除,在泰国继续得到推行。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请回答:商鞅变法的原因有哪些?措施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评价商鞅变法最主要的着眼点应是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着眼点应是什么?列举上述材料中的一例,说明商鞅变法后阶级关系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