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三十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高考布阵的第一部分试题
  •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材料二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汀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礼会价值?
                                                                                                                                                                    
  • 阅渎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图1                             图2
    (1)分别写出图1、图2所示建筑的名称,并简要概括它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人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
                                                                                                                                                                    
    (2)图2所示建筑和图1所示建筑相比,在建筑风格方面主要有怎样的继承和创新?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三十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高考布阵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材料二 从7月1日起,九寨沟将实行游客限量入景区一制:……九寨沟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对游客实行限量入内的景区。九寨沟管理局葛立局长告诉记者,作出这一“限客”决定后。九寨沟仅门票收入一项,高峰期每日收入将减少一百万元以上。但是,为了保护好九寨沟这个不可再生的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下决心采取限量措施。
    ——《华西都市报》(2001年6月25日)
    材料三 泰山的一些地方官员竟然提出“把风景的泰山,改造成经济的泰山”、把“岱顶建成热闹非凡的天上城市”等口号。于是,三条索道和一条公路真的把泰山变成了“经济山”,不仅有宾馆、饭店,还有娱乐城、电影院,非遗产商业建筑远远超过遗产建筑。如今,空中索道来来往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自然景观面目全非,泰山如同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泰山的镣铐》
    材料四 我国云南省原来地处偏僻的丽江城,自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招来了来自全世界的旅游观光者,每年有200万以上,年经济收入增加10多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
    ——余晋岳《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手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是什么?
                                                                                                                                                                     
    (2)九寨沟与泰山都是世界遗产,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两地管理部门对待世界遗产不同态度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旅游业与世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辑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三十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高考布阵的第三部分试题
  • 敦煌位于今天甘肃省的西部,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外交往频繁,敦煌因此汇聚了东西方的多种文化。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都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学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的原因。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
                                                                                                                                                                    
    (2)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