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生活在三万年前的他们穿着用骨针缝制的兽皮,靠采集狩猎为生,已经能够人工取火。他们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 《封神榜》中的姜子牙因辅佐文王、武王有功,被封为诸候,分到齐地,成为历史上齐国的祖先。这反映了西周的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冠军”的典故源自霍去病。十七岁时,他在反击匈奴的战斗中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给他这一封号的是  
    [     ]
    A.齐桓公
    B.孝文帝
    C.晋文公
    D.汉武帝
  • 下图为三国鼎立示意图,哪个数字所示的地区是吴国 
    [     ]
    A.①
    B.②
    C.③
    D.④
  • 花花绿绿的钞票在不同人的眼中,被赋予了不同的社会含义。假如你是一位收藏家,你要收藏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应该是
    [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欧元
  •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60年代,英、俄支持阿古柏建立浩罕国分裂新疆。我国哪位民族英雄临危受命收复了新疆
    [     ]
    A.张之洞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
  •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是新文化运动主将李大钊浩然正气的写照。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     ]
    A.实业救国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自强、求富
  • “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 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飞雪。”这首写于1919年5月的对联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
    A.五四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 “天空鸟飞绝,群山兽迹灭,红军英雄汉,飞步碎冰雪!”这首诗反映的是
    [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 201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庆谈判②挺进大别山③辽沈战役④渡江战役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文化成就的搭配,错误的是 
    [     ]
    A.詹天佑——京张铁路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魏源——《天演论》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 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的、由当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方性事务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评议制度
  •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增产的农业科学家是
    [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王淦昌
  • 人们认为法老死后会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所以为他建造上天的天梯——金字塔。这里的“人们”指 
    [     ]
    A.古埃及人
    B.古希腊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罗马人
  • 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这部作品是
    [     ]
    A.《古兰经》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马可·波罗行纪》
  • 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宪章运动
  • 科技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列关于科技发明的搭配,正确的是
    [     ]
    A.卡尔·本茨——内燃机
    B.瓦特——火车机车
    C.莱特兄弟——汽车
    D.爱迪生——轮船
  • 有人曾这样形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农业上的弊端: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你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体制指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
    B.成立苏联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模式
◎ 201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领导美国摆脱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开创先河的美国总统是
    [     ]
    A.尼克松
    B.罗斯福
    C.林肯
    D.肯尼迪
  • 1947年,它带着眼泪和痛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如今,它成为世人瞩目的金砖五国之一。它是
    [     ]
    A.巴拿马
    B.印度
    C.巴西
    D.纳米比亚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图二民主革命的先驱

    图三新中国的缔造者

    图四改革开放的设计师
    (1)图一晚清大臣领导了哪一禁烟斗争?由此直接导致了中英之间的哪场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人物领导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人物是谁?他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四人物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再现了1914年的哪一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图二中的英、德两国矛盾激化,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记录的是1938年召开的哪次国际会议中的一幕?这种纵容侵略的行为体现了英法的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42年哪一文件签署后,出现了图四中大国联合的情景?这是1945年召开的哪次会议中的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对四幅图片的分析,请你谈谈应该如何维护和平,避免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一次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战国时期,秦国的________变法改变了土地制度,相关内容是国家承认土地__________,允许________。
    (2)建国后,哪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政策?这项改革政策源于安徽省的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代俄国哪一改革使农奴获得自由并通过赎买得到了“份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四次变革中,有两次为社会性质的变化奠定了基础。请你说出其中的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斯)给秦始皇写了一封奏疏,要求焚毁“妖言惑众”的书籍……士人们对暴政怨愤异常,流言遍布天下。秦始皇勃然大怒……下令把这些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他们绝大部分是儒生。
    材料二:康、雍、乾三朝,文祸极盛……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句,便牵强附会地说“清风”二字是影射清朝。雍正定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罪,立即处死。……这种做法不仅仅是砍掉许多会思考的头颅……    
    ——材料一、二摘自《中国十二王朝覆亡全景:天朝落日》
    材料三:14世纪前后,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四:18世纪,正当法国的旧 制度衰败的时候,以伏尔泰为旗手的思想家发起了一场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材料三、四摘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历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措施?明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在科举制度方面采取了哪一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三个朝代的措施产生了哪些相同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的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法国大革命初期颁布的哪一文献体现了材料中“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比四则材料,你认为思想专制、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产技术以至生活风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7世纪中期的一次改革。他们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科举制……  
    ——人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清政府并没有完全将日本放在眼里,在学术领域也很少翻译日文书籍。 ……战争的惨痛失败使清政府开始正视日本,积极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学习近代化的经验。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日语词汇铺天盖地进入中国。然而,通过这种传播方式留下的日源外来词,如“大东亚共荣圈”、“皇军”、“马路大”等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大多被打上了羞耻、痛苦的印记。
    材料四:2012年1月,日本右翼分子登陆钓鱼岛,紧接着日本政府对钓鱼岛附属岛屿进行命名。3月初,日本司法部门强制起诉前年钓鱼岛“撞船事件”中的中国船长。如此多的负面事件,我们难以对中日建交40周年持乐观态度。  
    ——材料二至四摘自《世界知识》
    请回答:
    (1)古代日本已经成为中华文明圈中的一员。材料一中提到的是日本古代的哪次改革?请列举一位唐代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使清政府“惨痛失败”的是什么战争?日本近代的哪次改革使其成为清政府学习的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的日源词汇出现在哪次战争期间?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请列举一例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的暴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依据材料四计算出中日建交于________年。
    (5)请对材料四中提到的钓鱼岛事件表达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处死查理一世

    图2英国议会大厦
    材料二: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正是从这13个殖民地开始的。
    材料三:“我希望站在满是棉花的土地上,古老的时光难以忘怀。……迪克西的土地是我出生的地方……”这是流行于美国南方的一首歌曲。……在棉花丛中劳作的是那些从非洲贩来的黑人。   
    ——材料二、三摘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英国议会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对国王权利进行了明确制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发现了这片新大陆”应归功于哪位欧洲航海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这13个殖民地”是通过哪次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请写出这次战争的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提到的“非洲的黑人”是通过哪一罪恶“贸易”被贩卖到美国南方的?后来又在哪次战争中获得了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英、美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时候,古老的中国还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自我满足之中。坚船利炮的猛醒之后,中国的民族经济悄然起步。放眼世界,我们何去何从?某班学生对此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曲折前行】
    学生通过对下列各个时期经济发展原因的探究,绘制出两幅示意图:
    原因:①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②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发展遭遇挫折。④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该企业快速发展。⑤三大改造时期国家赎买了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图一北京某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曲线图

    图二建国后国民经济发展示意图
    (1)请将代表原因的数字序号填于下表中。
    两图所示现象 A→B B→C D E→F H→I
    现象出现的原因
    【科技引领】
    (2)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以下科技成果的数字序号填于下表横线处。
    ①原子能②蒸汽机③电动机
    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技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___84年 _③65年 ____6年
    (3)小题中的表格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发展高科技的计划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融入世界】 ……波音737飞机的尾翼由中国上海、西安和沈阳制造……在整个国际贸易中,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世界知识》
    (5)这段材料说明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 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启示】
    (6)通过本次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至少答出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