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7节 开辟新航路及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第一部分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 苏联史学家马吉多维奇的《地理发现史纲》以“遐想”评本书:“他向欧洲人报道了有7448个香料岛的南中国海。这些香料岛引起的欧洲人的遐想,不亚于令人惊奇的中国财富引起的遐想。”对这本书认识不正确的是

    书中插图(14世纪描画)
    [     ]
    A.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
    B.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其积极作用不可抹杀
    C.图中大汗的子民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对当时西方人看来极其荒谬
    D.在西欧的流传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出现
  •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 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7节 开辟新航路及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第二部分试题
  • 16世纪初,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西、葡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假如你是16世纪初的一位欧洲商人,你深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那么,你有可能第一个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欧洲市场上出售
    [     ]
    A.非洲的丝绸
    B.非洲的黄金
    C.美洲的烟草
    D.澳洲的瓷器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     ]
    A.贸易通 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 在美国纽约市中心,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记载着纽约市起源的情况。从碑记中我们可以知道最初建立这个城市的是
    [     ]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
◎ 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 第17节 开辟新航路及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第三部分试题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归根到底,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这些原因不包括
    [     ]
    A.资源优势 的丧失
    B.技术优势的丧失
    C.体制优势的丧失
    D.战争的消耗
  • 下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     ]
    A.世界市场日益形成
    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
  • “人被打上烙印像牲畜一样,被关在阴暗的地下室/只有经过永别之门,才能离开牢狱/许多人死在航程上——不愿意/被送到另一个国家,卖给另一个奴隶主/跳进海里,滋养了大群 的鲨鱼……”。此诗主要反映了近代西方殖民者
    [     ]
    A.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情景
    B.从事可耻的鸦片贸易的场景
    C.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情景
    D.开辟新航路的情景
  •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沦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此规定主要是为了
    [     ]
    A.拓展海外殖民地
    B.拓展海外市场
    C.打击荷兰海上势力
    D.加紧与荷兰争夺投资场所
  •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2: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1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注: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 2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从中你可以得知地理大发现 有哪些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哥伦布肩负着这个使命,还携带了一封给中国皇帝的信,便开始去犯他那“伟大的错误”。
    材料2:和当地土著相比,入侵者的人数很少……印第安人不是入侵者的对手。在西印度群岛,最先来的西班牙人所到之处,大肆杀戮或奴役当地的土著。而奴役只不过是慢性屠杀罢了。
    材料3:在公认造成这种灾难性损失的原因中,最致命的也许是欧洲疾病不可避免的传入。印第安对这种疾病没有天然抵抗能力。
    ——均摘自布卢姆《美国的历程》
    请回答:
    (1)哥伦布肩负着什么使命?为什么要肩负着这种使命?他犯了什么伟大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中认为印第安人在西印度群岛消失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3中作者说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