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模拟提升的第一部分试题
  • 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
    ①三权分立学说②君主立宪学说③自由平等学说④人民主权学说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 “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表明苏格拉底
    [     ]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决定作用
    C.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模拟提升的第二部分试题
  • 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的意义在于
    [     ]
    A.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B.批判了神权统治,鼓吹了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发展了在人、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的人文主义精神
    D.把人文精神推进到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 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首先兴起于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三权分立学说最早体现于法国的1791年宪法
    ②三权分立思想的核心是权力间的制衡
    ③中国近代没有出现过三权分立思想的法律
    ④《论法的精神》是洛克分权思想改造者的作品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此种说法你认为
    [     ]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 新课标高三历史专题十五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模拟提升的第三部分试题
  • 如下图所示《苏格拉底之死》,说明该图反映的一种精神是
    [     ]
    A.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文主义精神
    B.反对寡头政治,支持民主,提倡自由、平等的勇敢的牺牲精神
    C.尊重习俗和法律,反对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的献身精神
    D.遵守法律、反对宗教束缚,为捍卫新兴的人文主义,不怕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的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可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 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 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士绅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秦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18世纪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分析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两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你认为哪一人的观点更贴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