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北师大版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范喜良(孟姜女之夫)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     ]
    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
  •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C.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贵族争夺土地
  • 中国封建社会,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主要土地制度。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     ]
    A.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              
    B.兼并土地
    C.通过赏赐获得土地                      
    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南移的过程。它是指
    [     ]
    A.从长城以北移到黄河以南            
    B.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C.从长江流域移到岭南地区            
    D.从西北内陆移到东南沿海
  • 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剧场欣赏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     ]
    A.北宋        
    B.元朝      
    C.唐朝        
    D.明朝
  •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最早出现于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的是
    [     ]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唐朝
  •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在
    [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 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     ]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 2011-2012学年北师大版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
    A.可以坐火车外出旅游              
    B.汽车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手机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 下列《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什么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进程
    [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大约80万吨石油,而1900年的年产量猛增到2000万吨。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人人数的增加    
    B.开采技术的进步    
    C.石油行业的利润丰厚    
    D. 内燃机的发明
  • 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   
    [     ]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
  •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     ]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均昌盛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          
    B.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912年至1919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     ]
    A.重工业发展迅速                    
    B.轻工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D.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中的服饰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据资料记载,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变化情况如下表(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
    A.英国       
    B.西班牙       
    C.荷兰       
    D.葡萄牙
  •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 2011-2012学年北师大版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苏联的经济建设时说:“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苏联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太多
    B.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C.苏联把你要当作为工业高速发展积累资金和提供劳动力的“殖民地”
    D.赞扬苏联农民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奉献精神
  • 以下哪种矛盾直接引发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
    A.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B.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罗斯福新政实施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C.缓解了社会各种矛盾              
    D.使美国社会日益稳定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于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
    A.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 下列说法不符合“人民资本主义”的是
    [     ]
    A.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B.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
    C.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企业普通职工手中    
    D.股票分散化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势
  • “经营者革命”是指
    [     ]
    A.企业所有者经营企业                    
    B.企业职工经营
    C.家族控制企业股份的比例逐渐上升        
    D.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 下列关于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B.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的消费
    C.提高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                  
    D.不再是指对少数贫困者的
  • 20世纪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到:“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这一现象出现在
    [     ]
    A.罗斯福新政后      
    B.“大危机”爆发后       
    C.一战后        
    D.一战期间
  • 张建华在《俄国史》一书中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说明赫鲁晓夫
    [     ]
    A.最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最终成为斯大林模式的拥护者
    C.没能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D.终结了苏联的经济改革
  • 下列符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是
    [     ]
    A.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B.在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C.推行与美国争霸的外交政策              
    D.提出“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 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
    A.中国:“白骨遍田野”“千里无人烟”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英国:严禁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社会制度变迁而言,中国也是最早的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进和变迁的国家。但是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中国却落后了,表现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现象。这个问题被称作“韦伯问题”,其研究同“李约瑟之迷”一样,倍受中外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的青睐。     
    ——《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现象”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图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

    图二: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发明成果分别代表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在从图一到图二的发展变化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意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出现了什么经济现象?其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史实,对近代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1)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早期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从1914—1919年,新开设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包括矿场)共379家,资本额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投资1430万元。据1920年的统计,新设工厂的单位资本额在10万至 100万元之间的约占当时工厂总数的36%,而1914年则只占11%,可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了大战前19年间所达到的水平。   
    ——《中国近代现代史》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14—1919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及其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中国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遇到了市场危机的威胁。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削弱了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东北广大市场和资源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西方列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跌价倾销进口商品;连同日本在华北的严重走私等等,造成国内市场购买力锐减,出现了物价下跌而销售迟滞的景象,迫使工厂停工减产。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沿海、沿江战火波及地区,工业设施迅遭严重破坏。仅上海一地,据当时上海社会局调查:受损害的工厂约2000余家,损失总额在8亿元左右。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遇到了市场危机的威胁”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经济体制只有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1933 年 5 月,(罗斯福)发布 《 农业调整法 》 ,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 …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 1776 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  
    材料三:《 全国工业复兴法》 规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材料四:

    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五: 1960年日本制定《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主要措施。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做出怎样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