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届岳麓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训练:1.5.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分试题
  •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国际
    D.其他民主党派
  • 鲁迅一生以笔做刀枪。1912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他开始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任教。1926年却不得已去了厦门;次年又被迫来到广州,可是到了那里不久,著名的“4·12清党,于是他旋即来到上海。下列关于鲁迅辗转流离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他无法容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在南方没有反革命势力
    C.当时广州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D.在上海有可以容身的租界
  • “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
    [     ]
    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国共两党能实现第一次合作,是由于
    [     ]
    ①两党当时的革命对象相同
    ②孙中山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③党内合作的方针正确
    ④工人运动高潮的推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13届岳麓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训练:1.5.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二部分试题
  • 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
    C.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 “卢沟桥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城,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此推断这段材料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
    A.1631年(即崇祯三年)
    B.1931年
    C.1935年
    D.1937年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谈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认识问题时,曾强调:“应该直率地对给国内外带来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下列行为属于日本二战时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的是
    [     ]
    ①南京大屠杀
    ②731细菌部队的细菌战
    ③潘家裕大屠杀
    ④旅顺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二战后的重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等不但有中国参加,而且占据重要地位,这主要得益于
    [     ]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D.冷战局面的形成
◎ 2013届岳麓版高三历史高考一轮训练:1.5.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第三部分试题
  • 南京国际航空烈士纪念馆宁波籍抗日英烈简表(部分)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
    [     ]
    A.社会上层青年为国家民族贡献抗日力量
    B.美国支持和援助中国抗日
    C.国民革命军将士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D.国民政府作了抗日国防准备
  •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副对联上联嵌入三个国家名,下联则由三个城市名组成,表达新的意思。对联撰写的背景应是
    [     ]
    A.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B.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在蒋毛会谈结束之际,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协定,宣布了主要原则……蒋介石要求他们(中共军队)应统一在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之下,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材料中“共产党领导人吃惊地没有提出反对”的主要原因是
    [     ]
    A.认为中央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B.当时中共力量还很弱小
    C.鉴于国内人民争取和平的舆论
    D.中共认同国共两党合作方式
  •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之间爆发了内战。下列各项中,符合下图所示战役情况的是
    [     ]
    A.刘少奇和邓小平指挥了这场战役
    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跃进至江淮流域
    C.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
    材料二: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