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的第一部分试题
  • 汉朝皇帝非常重视对黄河的治理,_________帝亲临治河工地,堵塞决口。东汉皇帝_________命令水利专家治理黄河。
  • 汉朝的丝织品已经使用_________,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
  • 东汉的南洋太守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炼质量。
  •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_________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 西汉的都城_________和东汉的都城_________,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
  • 黄河的治理,近期主要是加强和改善现有防洪体系,减少洪灾。东汉时期,一位水利专家对黄河曾进行治理,使黄河八百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     ]
    A.张衡
    B.王景
    C.杜诗
    D.郦道元
  •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按照时间的纵向顺序,真实清晰地展示中华民族文明演进的伟大历程。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期的是
    [      ]
    A.温室栽培蔬菜
    B.发明耧车
    C.发明水排
    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的第二部分试题
  • 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五铢钱、瓦当、提花机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
    [     ]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 小明家中收藏有一枚五铢钱,请你替小明判断一下,它最早铸于什么时期
    [     ]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
    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
  • 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分别是指西汉和东汉的都城
    [     ]
    A.咸阳和长安
    B.长安和镐京
    C.咸阳和洛阳
    D.长安和洛阳
  • 阅读材料: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水排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
                                                                                                    
    (2)水排是以什么作为动力,有何优点和用途?
                                                                                                         
    (3)它的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地位?
                                                                                                            
  •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黄河的治理,对黄河大堤险工段进行多次加固处理,抗洪能力有显著提高。早在西汉、东汉时期就有两个比较重视治理黄河的皇帝
    [     ]
    A.汉高祖、光武帝
    B.汉文帝、汉质帝
    C.汉武帝、光武帝
    D.汉武帝、汉明帝
  • 如果你是汉武帝时的一个郡守,当黄河下游决口时,你将选择哪一方案
    [     ]

    A.模仿大禹治水,采取疏导的办法
    B.采用当时丞相田蚡的办法,不闻不问
    C.发动民工,堵塞决口
    D.加宽河道

  • 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     ]
    A.提花机
    B.水排
    C.耧车
    D.印染机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的第三部分试题
  • 水排是中国古代以水力推动的冶铸鼓风装置。水排的发明者是
    [     ]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 随着炼钢术的不断进步,铁兵器的质量和形制及种类也不断发展。铁制兵器已逐步取代青铜器是在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代
  • 汉武帝时期国家实现了大一统,请问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     ]
    A.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 穿越时空,回到汉朝,如果你到集市上买东西,那么你用于交易的货币是
    [     ]
    A.五铢钱
    B.半两钱
    C.圆形方孔钱
    D.刀币
  • 西安、洛阳旅游业迅猛发展是因为它们作为我国著名的古都,特别是两汉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城市。你知道西安、洛阳在当时繁华的根本原因吗
    [     ]
    A.城市人口多,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其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
    D.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 图说历史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里的“东市”和“西市”是                        
    A.居住区B.文化娱乐区C.政府办公地区D.商业区
    (2)东市、西市为什么被安排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要用墙围起来?
                                                                                                                                  
    (3)与这个城市并称为东西二京的是哪个城市?
                                                                                                                                       
    (4)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身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都对不对?你怎么看?结合现实谈一谈你对城市的治理有什么意见?
                                                                                                                                         
  • 以古论今
    材料一: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
    材料二:20世纪后半叶的江河治理取得的辉煌成就,基本保证了常遇洪水的防洪安全,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黄河的治理保证了50多年来岁岁安澜,防洪效益高达3600多亿元。
    (1)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2)黄河不仅仅给我们带来危害,建国以来,在对黄河的开发利用上也是硕果累累,结合地理知识举例说明。 
                                                                                                            
    (3)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 史海探究
     欧洲人很早就把中国称为“赛里斯”,是“丝绸之国”的意思。汉代的丝绸名扬天下,下图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件衣服,它的重量不到一两。
    (1)你知道这件稀世珍宝叫什么吗?
                                                                                                    
    (2)当时能够制作这样精美服装的原因是什么?
                                                                                                    
    (3)除了丝织业以外,两汉时期还有哪些科技发明?
                                                                                                         
    (4)结合科技发明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谈谈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