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九年级历史模块二主题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     ]
    A.
    B.
    C.
    D.
  •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是因为它
    [     ]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
    C.提出了与时俱进
    D.决定平反冤假错案
  • 201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特区成立的重要历史作用是
    [     ]
    A.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B.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C.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化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D.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示范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D.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 2012年九年级历史模块二主题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部分试题
  •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
    [      ]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如图,这是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分析1984年粮食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的原因
    [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
    B.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下列是佛山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     ]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 在社会主义建没的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没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 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而来,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制
    D.改革开放
  • “在近现代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广州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它既承载着中华民族沉沦的第一步,也是中华民族巨龙腾飞的出发地。”材料内容反映的两件史实是
    [     ]
    A.虎门销烟;解放战争胜利
    B.《南京条约》;开国大典
    C.笫二次鸦片战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鸦片战争;改革开放
◎ 2012年九年级历史模块二主题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三部分试题
  •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批农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500万,占到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80%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且开发力度大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港澳回归与内地共同发展
    D.邓小平南方谈话,实行市场经济
  •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具体内容是
    [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五大
  •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78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八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43万多户,从业人数3400余万人,雇工在七个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从业人数4742万人,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国有企业的从业人数从1.2亿,下降到现在的不足五千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占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1)材料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什么样的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 阅读下列材料(节选)
    材料一: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在广州港一个口岸,每年海上遇难人数达1万至1.2万人……(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二:近三十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8%,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5万多亿美元,已经超越日本在世界排位第二。
    ——摘编自凤凰网
    (1)从对外关系的角度分析,材料一所描述的情况是清朝什么政策造成的?这一政策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所述经济建设成就源于什么政策?1980年中国在广东没置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中,除了深圳、珠海,还有哪个地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什么作用?
                                                                                                                      
    (3)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从清朝以来中国对外政策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未来中国)不但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2010年9月温家宝接受CNN记者访谈
    (1)材料一中“风阳四年跨了四大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及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和“有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
                                                                                                                         
  • “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材料一 “自今以后 ,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这是我国近代的什么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我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确立了我党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这次会议上,我国决定实施什么方针?
                                                                                                                     
    (3)上述两次开放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